近日,百度熱榜出現“小伙拔牙10天后腦出血死亡”,報道稱,長沙26歲的小伙在某口腔醫院拔牙10天后出現了腦出血癥狀,經搶救無效死亡,該事件還在進一步調查之中。一次普通的拔牙也會奪去生命,這起意外告訴我們,要選擇正規的醫院就醫診療。
昨日,貴州安順一輛公交沖破石護欄墜入湖中,截至目前,死亡人數達到21人,其中就有一名高考學生。
南方進入梅雨季節以來,多地頻發洪澇災害:安徽歙縣首日高考因暴雨延期更換試卷,湖北近半個月連遭暴雨已致全省535.45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53.26億元。
疫情的陰霾尚未散去,近日陸續發生的意外無不讓我們痛心。世間最殘酷的事是還來不及說再見,就突然遭受意外,人生沒有如果,既不會重來,也無法倒轉,總說“有緣再見”“后會有期”“下次再約”,卻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
厄運面前,我們卑微如螻蟻
意外來臨時,我們才發現自己無法左右的事情太多,醫院收費單上沉重的數字,救治方案背后的龐大開支,在厄運面前,我們卑微如螻蟻,無能為力。在那之前,我們在做什么呢?每天行色匆匆地上班,身心俱疲地回到家中,拼命賺錢不過是為了“兜里有糧,心中不慌”,可曾想過,如果有一天遭受意外或大病,我們銀行卡里的錢夠用嗎?“一病回到解放前”后,房貸還能還嗎?房子還能保住嗎?
網上有人說,沒有保險的人生都是“裸奔”。這樣的人生,還敢結婚、生孩子嗎?丘吉爾曾說,人壽保險是唯一的經濟工具,能夠保證在未來不可知的日子里,有一筆可知的金錢。換句話說,我們不確定未來會有怎樣的意外,但我們有一筆確定的金錢,可以幫助我們應對未知的風險,減少恐懼感,增加安全感。如果每年交5000元的保費,保額20萬元,如果保單生效后發生意外,理賠20萬,這就是保險的“杠桿效應”,以小博大,以有限的資金應對意外帶來的巨大損失。
在“小伙子拔牙10天后腦出血死亡”事件報道中,我們得知小伙子早在多年前離婚,5歲的女兒一直給他媽媽帶,去世前兩天,他囑托媽媽,如果自己不行了,就把孩子交給前妻撫養。很多人罹患重疾后的第一念頭也是“如果我走了,我的家人怎么辦”,不能了卻身前身后事,再多的愛也只能留下遺憾。如果有幾十萬乃至幾百萬身故保額的保險,我們離開人世后,也會給家人留下一大筆的資金,我們無法確定哪一天會遭遇疾病侵襲,但能夠確定自己準備了多少的救命錢,為家人準備了多少儲備金,保證他們的生活不會因為我們的缺席而改變,代替我們繼續陪伴他們。
只有不值錢的東西才不用買保險
張曼玉在電影《白玫瑰》中有這樣一段臺詞,先生,我認為你值多少錢很有問題,起碼你的勞斯萊斯都比你命值錢,你替你的車都買了全保險,那么只有不值錢的東西才不用買保險哩!開車的朋友并不知道自己的愛車哪天會被撞,卻會先買足車險,撞了就有保險公司出錢修;家有一房的人也無法預料房子哪天會著火,但買足財產保險,即便失火,也有保險公司出錢讓房子恢復原狀。車子、房子這些“身外物”都有保險,那我們可貴的生命呢?
古人云“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可見,我們國人自古以來有很強的危機意識,深諳“有備無患”的道理,只是我們的方法還不夠科學,很長一段時間執著于“攢錢——省錢”的思路,卻拒絕了更高效的商業保險,都說“方法不對,努力白費”,如果不能保證自己賺錢的本錢——身體和健康,也不能保證已有的收入,一旦發生疾病意外,拿什么來居安思危?
居安思危的精髓是給自己留條后路,遇到意外,有應對資金,遭受疾病,不愁醫藥費,還有孩子的教育金、自己的養老金,身故后家人的生活費,保險就能給我們預備好這樣的后路,提早規劃,將現在可支出的一筆錢拿出來,轉存保險公司,留在將來萬不得已時用,讓錢更值錢,難道不好嗎?
來源:保險自媒體聯盟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