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6 日,美國第一次發出可能會封禁 TikTok 的聲音,10 天過去后,今天又有了新的進展。
據路透社報道,白宮幕僚長 Mark Meadows 告訴路透社記者“對于 TikTok、微信以及其他可能對于國家安全造成風險的 App,美國政府將做出具體的處理,我不知道執行的最后期限,但是可以說的是,時間是以周來核計的,而不是月。”
另外,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政府正在考慮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來處理 TikTok 等中國社交媒體。根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美國總統可以在國家處于不尋常且受到極其嚴重威脅(unusual and extraordinary threat)的情況時,宣告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無須先得到國會批準。美國曾以此制裁伊朗。
另外,可能會走的一個路徑是由 CFIUS 來再次審核字節跳動對 Musical.ly 的收購交易。之前,昆侖萬維被迫出售 Grindr 也是因為交易被該機構推翻。
而在這期間,字節跳動的回應多是針對數據安全。但在昨天,The Information 稱某字節跳動投資人對其表示,因為 TikTok 面臨美國封禁的威脅,字節跳動已經告知其某些投資人,未來字節跳動會將更多重心放在國內市場,包括進軍新的領域、積極嘗試開發新的App。
在此之前,也有很多媒體曾分析過美國是不是會真的封禁 TikTok,但多數還是持懷疑態度。依據包括憲法、美國自由文化、正處于大選期間川普怕失去大票的年輕選民、以及在具體實施時的難度等等。
本文最后會分析下,但為了讓事情更清晰,我們先把封禁消息傳出后,一周左右時間發生的事情梳理一下。
還沒封禁,TikTok 已經損失嚴重
損失是兩方面的,一個是真實的用戶流失,更重要的可能是用戶對于平臺的安全感。
在封禁消息傳出 3 天后,7 月 9 日早晨,筆者來到辦公室像往常一樣打開 Twitter 看海外有什么新聞發生。
然后就刷到了上面一條推文。
Fox News 爆出了美國有可能封禁 TikTok 的新聞后,當時這個開發者(也做投資)預測了前 Vine 聯合創始人新推出的 Byte 有可能笑到最后,然后 9 日的榜單很快反映了出來。
7 月 9 日美國 iOS 免費榜 | 數據來源:App Annie
App Annie的榜單可能更直觀一點,后來該 App 還沖到了第一名
出現這種形勢主要是,一些用戶在收到消息后非常擔心自己在TikTok上積累的粉絲流失,快速涌入其他平臺。雖然這種形勢并沒有持續很久,但據 Apptopia 的數據,封禁消息爆出之后,Byte、Triller、以及 Likee 幾款短視頻 App 在美國的日下載量都在上漲。Byte 在上周四,也就是沖榜的一天,日下載量 2.8 萬次,之前也就是幾千的下載量。
用戶出于擔心自行出走之外,幾款短視頻 App 挖起墻角來也很盡力。
據悉,Byte 為創作者提供了 100% 廣告收入分成的政策,TikTok 上的一些 KOL 也因此開始出走。另據路透社報道,更專注于 hip-hop 音樂短視頻的 Triller,正在接觸一些頭部的 TikToker。一位有 170 萬粉絲的 TikToker Taylor Cassidy 表示一些競對(但未指明平臺)正在勸說她轉向其他 App,平臺能夠直接提供認證賬戶,這有助于她之后達成一些商業合作。
但 TikTok 如果真的被封禁,可能這些短視頻 App 也玩不轉這塊業務。一個是下載榜單,Byte 和 Triller 都已經不見蹤影,另一個是幾個平臺的文化和社區氛圍、甚至主要功能都不同。
關于 Byte,有位 TikTok 的網紅表示,基本上很少人使用,只是為了安全起見才建立一個 Byte 賬戶。而另一面,一位 29 歲的 Byte 忠實用戶 Kyle Harris 表示,“人們期望 Byte 是 TikTok 的復刻版,但實際上它并不是,Byte 不是 TikTok 的競對,也不應該是。”
而其他幾款 App 也都在盡量避免新用戶涌入引發的文化沖擊。這導致幾款短視頻 App 并不是一個很好的承接地。也是因為這樣,有一些 KOL 決定死守 TikTok 陣地,平臺上也發起了 #Save TikTok 的標簽。
而更大的機會可能還是留給 YouTube 和 Instagram,也就是谷歌或者Facebook,它們也都在推進短視頻業務。從這幾天的報道來看,KOL 還是更多地將自己的粉絲引導到這 2 個平臺。
但 TikTok 的一位 KOL Nick Austin 表示:“我在 TikTok 上有 700 萬粉絲,但我在 Instagram 上只有 300 萬粉絲、YouTube 上只有 50 萬粉絲,完全轉化到其他平臺上的難度很大。”但也有一些大的 KOL已經將粉絲轉移到 YouTube 上了。在此之前,Vine 被關停時,Vinvers 也是轉向了YouTube。
用戶的流失不是影響最大的,無論之后TikTok會不會被封禁,用戶對于平臺的安全感會降低。一個 KOL 表示“其他平臺總是來來去去,但 YouTube 會一直在”。
而影響更大的是,對于一些出海做社交或媒體平臺的中國企業,未來也會面臨用戶信任度降低的問題。
相對于數據安全、算法風險可能是美國人更在乎的
回到封禁原因。
美國政府要封禁 TikTok 一直說的是收集用戶數據并且可能回傳中國。
那 TikTok 有沒有這么做呢,應該是沒有的,但未來可不可能呢,筆者不知道,但是美國不論是政府官員、還是科技行業人員,都一致認為是可能的。
一位投資人舉了一個例子。亞馬遜在上周五要求員工刪除能夠訪問 Amazon Email 的設備上的TikTok,否則會有安全風險。然后很快刪除了相關要求,因為本身邏輯就是不成立的。
PC 端的傳統應用擁有計算機的全部訪問權限,包括電子郵件,但是手機上的 App 就像是在一個沙盒里,或者說更像在一個個小監獄里,只能訪問自己的數據或者獲得明確授權的有限的外部數據。換句話說,因為郵件被越權訪問的風險要求卸載TikTok在技術上是不成立的。
那么 TikTok 有沒有超出規則范圍收集數據呢,應該沒有,至少和 Facebook 等其他社交平臺是一樣的操作準則。
App 收集的數據包括用戶行為、IP地址、聯系人、地理位置等等,當然都是用戶授權的前提下。
鑒于 TikTok 的安全風險鬧得滿城風雨,谷歌、蘋果以及一些獨立的研究員應該是研究了該 App 的每一個細節,如果真的有不合規操作,應該早就被下架了。
所以封禁的原因是對未來風險的提前防范。各界認為 TikTok 中國公司的背景,導致其未來是有可能將數據傳回中國的,雖然 TikTok 已經將發行商賬號換為美國公司并稱不會這么做。
在安全風險之外,互聯網技術從業人員以及一些創投人士更擔心 TikTok 的算法風險。他們更加擔心 TikTok 能夠通過算法顯示或者不顯示某些內容,從而影響美國民眾的意識形態。
但同時這也是 TikTok 能夠迅速席卷全球的原因所在。
TikTok 壓中了圖片之后互聯網用戶的下一代交互方式、趕上了智能手機的技術革新,更重要的是TikTok 本身就不是一個社交網絡(雖然美國政府稱它是)決定了其高效的內容分發模式。
這里和 Facebook 對比一下。
2013 年 10 月—— Snapchat 推出 Stories
2014 年 4 月—— Musical.ly 最初的產品模型上線
2016年——抖音上線
Facebook 在經歷了圖片對文字的“洗禮”之后,也意識到了視頻能夠加強用戶交互。但 Facebook 就是做不成這件事情。
一點是,Facebook 當時推動視頻內容的計劃一直在變,不變的是,Facebook 一直鼓勵專業視頻創作者從 YouTube 轉到 Facebook 上,忽略了自己之所以成功是因為 UGC 內容的事實。
而另一點原因決定了,即使 Facebook 選擇 UGC 這條道路,依然做不成網絡效應(聽著就很絕望)。
早在十年前,FTC 就起訴 Facebook 誘導消費者,告訴用戶在 Facebook 上發布的信息只會顯示在私人范圍內(朋友/家人/平臺好友),不會在公共領域內傳播,但實際并沒有做到。后來 Facebook 承諾在未來遵守這一重諾,在公共傳播之前必須獲得用戶的明確同意。
相較之下,TikTok 的邏輯就是盡量吸引更多的人來創作視頻,在盡可能保障相關性的前提下做大量分發,用足夠大的流量返回來留下創作者,形成規模效應。這里面很重要的一點是,不論TikTok,還是抖音,都撇去了社交網絡的阻礙。字節跳動從做今日頭條開始就是用戶行為——反饋回路——內容推薦的邏輯體系。
算法是產品的核心。
而不久前 TikTok 上的流派分化、TikTok 年輕用戶在川普競選活動上的惡作劇,都讓美國創投圈的人擔心,TikTok 能夠通過算法決定用戶看到哪些內容。加上中國公司背景,正中痛點。就算 TikTok 沒有這樣做,也擋不住人家擔心。
專門收錄俚語的詞典 Urban Dictionary,已經對這個新鮮出爐的詞匯做了解釋。
而最后,一些媒體討論的封禁不太可能。理由包括商店下架后用戶還可以去其他渠道下載,又或者建立防火墻違反憲法第一修正案精神等等。
但事實上,如果真的要封禁,總是有辦法的。美國 iOS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幾乎占據了全部的移動 App 分發渠道的份額,很少有人會在這兩個渠道之外下載App。美國沒有必要建立 ISP 級別的防火墻。蘋果和谷歌不僅能夠將TikTok從應用商店刪除、甚至還能夠讓已經安裝的 App 無法繼續更新、甚至無法正常使用。
無論結果如何,TikTok 已經重傷。這也將對其他出海企業造成不小的阻力和困擾。
參考文獻:
1、TikTok War
2、Facebook Settles FTC Charges That It Deceived Consumers By Failing To Keep Privacy Promises
3、TikTok's U.S. users prepare for life without the video app
4、What if the U.S. Bans TikTok?
5、TikTok Teens and K-Pop Stans Say They Sank Trump Rally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