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溫星 圖/龐宇
《劉文典批校<莊子集釋>影印本》(八卷)
主編:劉大偉 張昌山
出版:云南美術出版社
版本:2020年6月第一版
八卷本《劉文典批校<莊子集釋>影印本》
“驚艷”、“驚訝”、“感動”,甚至“震撼”——7月15日下午,云南省圖書館,這些關鍵詞,不斷地在諸多當代名流口中迸發而出。它們所指向的,都是一部八卷線裝影印本著作——《劉文典批校<莊子集釋>影印本》(以下簡稱《影印本》)。
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整整62年前,一代國學大師劉文典,在其“第二故鄉”云南,走完了不平凡的一生;這是一套不見于史載、軼失大半個世紀的大師“遺著”,其出版,堪稱全國學界年度盛事;這是一個當代莊學研究領域里程碑,其學術價值極其重大,甚至有與會者認為,已然超越當年被陳寅恪大師贊為“天下至慎”的經典《莊子補正》。
先生在滇20年,已是滇中人
劉文典(1891-1958),字淑雅,安徽安慶人,現代國學大師、古籍??贝髱?、莊學研究權威。安徽大學創始人,曾任北京大學教授、清華大學國文系主任、西南聯大教授及云南大學教授。
先生在滇達整整20年,在其自己及滇人看來,已然是滇中之人。
一代國學大師劉文典先生
至1958年,劉文典終老于云南,終老于云南大學。爾后,歸葬于原籍安慶。
今年6月,從不見于史載的劉文典批校《莊子集釋》原件,以“原汁原味”高度還原的影印形式,由云南美術出版社隆重推出。該書被列為國家出版基金重點支持項目,其價值,得到了國家層面的高度認可。
為此,就在7月15日逝世周年當天,一場《影印本》首發式暨國學大師劉文典逝世62周年紀念座談會,低調而又隆重地召開。
九三學社云南省委、云南美術出版社、云南開明文學院及昆明市文藝評論家協會聯合主辦,劉文典大師哲嗣劉平章、嫡傳弟子張文勛、西南聯大歷史學者余斌、劉文典研究核心推手張昌山等數十位云南、安徽兩省學人、作家一道,共同向先生致敬。
收藏、發現、出版,皆為功德
劉文典批校《莊子集釋》原件為世人所知,僅僅5年?;顒由?,通過昆明古籍書店代表張華與收藏家龍美光的講述,其從歷史塵埃中顯影而出的過程,清晰可見。
活動現場展示劉文典先生批校本原件
2015年,停業多年的昆明古籍書店重新開張。清理庫存時,意外地發現了這么一套大師批校的古籍原件。其來龍去脈已經無人能說清,但其國寶般的價值自然誰都清楚。于是,便以錦緞加身,于店中“供奉”起來,誰想看一眼都難。
藏書家、青年學者龍美光講述
不久后,龍美光來逛書店時洞悉“絕密”。驚嘆與狂喜的他,很快寫出文章,發表于《藏書報》。
《影印本》兩位主編,云南美術出版社社長劉大偉、西南林大書記張昌山,在致辭中,不斷對古籍書店的“收藏之德”與龍美光的“發現之功”,表示深深謝意。
眾人現場瞻仰劉文典先生批校本原件
與此同時,誰也無法忽略,《影印本》的策劃與出版同樣幾經周折,兩位主編功不可沒。收藏、發現、出版,每一環節,皆為功德。
被演繹、被扭曲的劉文典
當天活動開始之前,昆明古籍書店代表滿面虔誠與肅穆,打開一個黃色錦緞包裹,一套泛黃的八卷本古籍次第展開,進入眾人視線。這,便是劉文典大師“遺著”——《莊子集釋》批校本原件。
劉文典嫡傳弟子、云南大學教授張文勛先生
“幾年前,得知淑雅先生的手書原件藏于昆明古籍書店,我上門拜求瞻仰……今天啊,才得償所愿!”94歲高齡的劉文典嫡傳弟子、云南大學教授張文勛雙手顫抖,激動地彎腰俯身,試著去撫摸那浸潤著歷史滄桑的書頁。
恍惚之間,這位老人仿佛跌入了歷史之中,仿佛又看到了恩師那雙睿智的雙眼。在他的點滴追憶中,眾人也仿佛回到了那個硝煙彌漫、卻又情懷滿滿的民國時代,仿佛看到了劉文典先生執教于西南聯大和云南大學的身影……
西南聯大研究學者余斌、《影印本》主編、西南林大書記張昌山
“淑雅先生的形象,在許多作品中被演繹,甚至被扭曲,我們需要正本清源!”張老如是說。
“這方面,尤其需要新媒體多多來承擔哦!”西南聯大歷史學者余斌建議。
張文勛提及,多年前有一本《狂人劉文典》,影響相當大。但是,學術上依然不夠嚴謹,“總體還可以”。
“我認為,劉文典先生在大眾傳播領域中的第一波高潮和普通讀者中的普及,恰得益于這部傳記?!弊鳛榛顒又鞒秩耍幕^察者、青年評論家溫星就此點評,并給出自己的觀點。
安徽與云南,劉文典研究兩大重鎮
《狂人劉文典》首版于2008年,作者是安徽80后學者章玉政。曾經的記者,正是因為對于母校創始校長的關注,而進入了文史研究和寫作領域,并且,也因此得以重返母校,成為一名青年教師。以安大為中心,薈萃了一批重要的劉文典研究者,后輩以章玉政為代表,中堅有安大校史辦主任馬仁杰,前輩級則首推《劉文典全集》主編諸偉奇教授。
《狂人劉文典》作者、安徽青年學者章玉政發來祝賀視頻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安徽大學方面未能出席,但校方和諸偉奇、章玉政都發來了高度禮贊劉文典先生及其學術成就的賀信或視頻。唯一專程趕來的,是合肥工業大學崔景明教授。
就在2018年,安徽大學成立劉文典先生紀念室。先生哲嗣、84歲的劉平章說起自己受邀前去剪彩,感慨萬千。主持人溫星與其忘年相交,陪同前往,不但親歷紀念室的揭幕,還與劉老一道,到安慶為劉文典大師墓前祭掃。
“安徽和云南,是當代劉文典研究的兩大重鎮。但我們云南對于文化的重視,沒法跟安徽比,差得太遠!”主持中,溫星直言不諱。
文化觀察者、青年評論家溫星擔任主持人
溫星認為,劉文典在滇整整20年,云南對其的研究與傳承卻遠落后于安徽,值得反思。但以這套先生親筆批校《影印本》的出版為標志,如此局面將大大扭轉。所有與會專家,對此表示認同。
后人的感傷與云南的努力
作為云南青年學人代表,云南大學教師楊園在發言中,甚至認為《影印本》批校內容的學術價值,高于早已被公認為學術經典的《莊子補正》。學問浩如煙海的“三百年第一人”陳寅恪先生為此書作序時,盛贊此書已然達到“天下至慎”,足以“一匡當世之學風,而示人以準則”。同時,也指出劉文典于《莊子》“所持勝義,猶多蘊而未出”。
“而這些‘蘊而未出’的內容,和《莊子補正》里已包含的許多思想,都體現在了這部批校本里。因此,我覺得它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就是《莊子補正》的底稿?!睏顖@說。
右起依次:張文勛、李學林、張昌山、余斌
活動中,九三學社云南省委李學林主委致辭時表示:在我國現代教育和文化史上,國學大師劉文典具有重大影響和重要意義,也為云南留下了許多彌足珍貴的文化遺跡和精神財富。2020年1月,在大師哲嗣劉平章先生大力支持下,經九三組織全力協助、配合,官渡區在大師曾寓居的昆明官渡古鎮建成了劉文典紀念室。下一步,還計劃將這里建成省級乃至國家級愛國主義和傳統文化教育基地。
國學大師劉文典哲嗣劉平章先生
云南安徽兩省各界于其父的尊崇與緬懷,讓87歲高齡的劉平章先生滿懷感激。但對于諸如“劉文典痛貶沈從文”等大量離譜的段子和謠言,他毫不掩飾自己的深惡痛絕。退休這20多年,他幾乎傾盡精力與財力,都在致力于對這些謠言的澄清,以及劉文典文化及精神遺產的搜集、整理和傳播,其堅持與堅守,令人感佩。
活動上,主編劉大偉、張昌山向云南省圖書館及云大、云師大、西南林業三家高校圖書館捐贈《影印本》
活動最后,劉平章流露傷感:關于劉文典佚失著作的線索其實還有很多,但自己垂垂老矣,唯恐遺憾太多,“死不瞑目”。寥寥數語,滿場唏噓。
對此,《影印本》主編張昌山、劉大偉立即回應:這方面,他們一直在努力,下半年內,便會有另外多部劉文典著作和相關著作陸續出版。
全體嘉賓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