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英雄不是永遠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遠不被卑下的情操屈服罷了。"——羅曼羅蘭
抗戰已經過去幾十年了,早在我國抗日戰爭之中有個出名的衡陽保衛戰又名"東方的莫斯科保衛戰",當時的上級想讓他守住陣地七天,他自己卻錯聽成"守47天",打出了中國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跡。他的名字就是方先覺。
在1944年的時候,日軍隊集結了近五十萬的兵力,直接向中國發動了進攻。就這樣長沙在五月份就淪陷了,周邊戰火不斷,兵家要地的衡陽當然也成為了關鍵的標志點。
方先覺在接到了國民政府的電報說讓他無條件的堅守衡陽七天,而他自己卻聽成了四十七天。當時在那個艱苦的年代,放在現在任何看似不可能的指令其實都是上級經過深思熟慮后才發行的,也因為毫無退路而下達的。他也曾經懷疑過上級的命令是否正確,可是最終自己還是選擇了聽從命令。
方先覺即使心里十分清楚明白敵我之間的差異,他依然是一絲不茍地做好我軍的軍事部署,勘察這邊的地形,布防陷井什么的,一方面又去疏散市民避難,行為舉止之間顯現出了他的個人堅毅。
當日軍第一次進攻衡陽維持了五天,日軍第一次損失十分的慘重,并且以失敗告終。后面軍發起第二次進攻的時候他們投放了大量的炮彈及毒氣彈,攻勢十分的猛烈,而我軍當然是寸步不讓一直頑強抵抗,這次敵我兩軍均是傷亡慘烈,但是日軍仍未成功。等到第三次按耐不住敵軍開始破釜沉舟的進攻,快速的增援兵力和自己的軍備,然后日軍對衡陽進行掃蕩式的攻擊。
前前后后的四十多個日夜,我軍面對敵眾我寡的局勢未曾言棄,可是最后槍支彈藥被耗盡,而且自己儲備糧庫也沒有了山窮水盡最后也是沒有后退一點。
在一聲聲的轟炸聲中,方先覺心懷著必死的心態向我國的重慶發送了人生中最后一份電報:“重慶軍事委員會蔣委員長,敵人今晨由北門突入以后,即在城內展開巷戰。我官兵傷亡殆盡,刻再已無兵可資堵擊,職等誓以一死報黨國,勉盡軍人天職,決不負鈞座平生作育至意。此電恐為最后一電,來生再見!”
他的字里行間展現了自己的堅決將會以一死作為了結,他的坦坦蕩蕩告訴全國上下他方先覺未愧對“軍人”這稱號。
后為了保護平民百姓,不讓平民百姓無辜的慘死于日軍手里,他最終沒有辦法選擇這種忍辱負重的投降,投降的時候提出了三大條件:第一條是要求保留第十軍建制,第二要求是讓日軍進城后不可殺害俘虜,第三條要求日軍停火并對已經受傷的軍兵給以人道的對待。日方雖然口頭上接受了投降,但行動上拒絕了方先覺投降的三大條件。
衡陽淪陷,中軍戰敗,這次作戰雖然失敗卻以寡敵眾粉碎了日軍要以三日就攻陷衡陽的妄想計劃。
日軍在此次作戰中傷亡慘重,徹底的被我軍打亂了日軍打通中國交通線的步伐。同事也為我軍后方的爭取了很多的寶貴時間。
【參考文獻:《衡陽保衛戰》】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