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降價,特斯拉在國內單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19%,一季度同比增長73%。相比之下自主品牌卻面臨各種不景氣,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幾乎全部的新能源車企已經面臨巨大壓力,這次特斯拉的降價產生的連鎖反應,可能直接壓垮很多品牌。
據了解,在特斯拉降價之前,新能源車市已經受到市場逐漸飽和及疫情雙重影響,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20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1.4萬輛,同比下降56.4%。再加上曾是新能源汽車銷售主要方向的網約車市場逐漸飽和,銷量更是不容樂觀。業內人士坦言,特斯拉的降價,短期內最大的反應就是其他車企跟進,價格戰已經在所難免。對車企利潤空間會進一步壓縮。不過很明顯,特斯拉的“鯰魚效應”凸顯,蔚來、比亞迪等車企已經在技術上提前做好儲備,寧德時代等電池企業,也在加速新技術的開發。
但很多二線新能源車企,卻并沒有那么樂觀,以江淮新能源為例,電池技術、充電技術、車載系統、自動駕駛等技術開發都嚴重依賴供貨商。缺少核心技術,更沒有明確的研發方向,很多新能源車企已經開始巨額虧損。數據顯示,新能源車市還在大幅增長的2019年,江淮汽車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06億元,實現扭虧。但是除去補貼,江淮汽車的虧損將超過10億。未來補貼將會逐漸退出,市場占有率和利潤空間進一步被壓縮,很多新能源車企都將面臨淘汰。
至于如何應對特斯拉,特斯拉降價當天,蔚來品牌的微博曾發布這樣一句話:承認別人的優秀,肯定自己的優勢,明確未來的方向,這抑或是中國新能源品牌的應對之道。
記者 劉鵬 圖為本報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