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托為什么和蘇聯決裂?
南斯拉夫的鐵托為什么要和蘇聯決裂,本質上就是利益沖突。蘇聯在斯大林以前,都是走的國際主義路線,目的也是為了推動全世界的革命。
可是斯大林上臺以后,蘇聯實際上并不是和它當初宣傳的那樣。斯大林為了本國的利益,多次置他國利益于不顧,出賣他國利益,甚至還妄圖干涉和控制他國。通俗的來講就是斯大林想做大家的老大哥,但是它干的事情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南斯拉夫位于歐洲東南,周邊與意大利、奧利地和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希臘和阿爾及利亞為鄰。南斯拉夫大部分領土位于素有“歐洲火藥桶”之稱的巴爾干地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1941年,德國進攻南斯拉夫,以鐵托為首的南斯拉夫組織游擊,奮勇抗敵。當時南斯拉夫的游擊隊處境非常艱難,多次向蘇聯請求援助??墒翘K聯并不援助他們,而是援助南斯拉夫的流亡政府。
蘇聯為什么要這么干呢?說到底蘇聯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在南斯拉夫左右逢源,屬于“腳踏兩只船”。
所以南斯拉夫的游擊隊對蘇聯說,“如果你們不能給我們援助,至少也請不要故意跟我們為難。”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了以后,南斯拉夫游擊隊想要在南斯拉夫建立新政權。同年10月,英國、美國、蘇聯三國外長在莫斯科舉行會議,南斯拉夫想要蘇聯在外長會議上討論南斯拉夫問題,可是蘇聯置之不理。
二戰結束以后,蘇聯紅軍在南斯拉夫為非作歹,激起了當地老百姓的抱怨。鐵托的游擊隊認為這是嚴重的政治事件,要求蘇聯代表處理,可是蘇聯縱容姑息。
用鐵托的話來說就是“曾經高呼蘇聯萬歲”而戰斗的他們,看到了卻是蘇軍犯下的種種惡行,這使得他們非常失望與不滿。
最可氣的便是1944年10月9日,斯大林和丘吉爾在莫斯科達成協議,在巴爾干劃分了兩國的勢力范圍。他們規定兩國在南斯拉夫的勢力范圍各50%,相當于變相瓜分了南斯拉夫。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百分比協定”,也是后來鐵托和蘇聯沖突的重要誘因。
當然了,蘇聯這樣的事情不止干過一次,為什么鐵托敢于和蘇聯決裂呢?打鐵還需自身硬,鐵托的南斯拉夫游擊隊有著強大的實力,并不是蘇聯扶持起來的,所以這便是他底氣之所在。
根據卡德爾引用的資料,在1943年10月15日到1945年5月,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從西方盟國手中得到388門火炮,2660門迫擊炮,107輛坦克,13447挺輕機槍以及137000支步槍;而在1944年支1945年期間,從蘇聯手中得到897門火炮,3364門迫擊炮,65輛坦克,68000挺輕機槍和重機槍以及96000支步槍。
1948年蘇聯和南斯拉夫發生沖突以后,鐵托等人曾經和蘇聯多次交涉,力圖挽回局面。不過此時蘇聯的目標卻是試圖顛覆鐵托政權,力圖建立一個完全聽命與蘇聯的南斯拉夫政權。2002年,俄羅斯學者公布的解密材料如下:
蘇南沖突后南斯拉夫不僅僅遭到了以蘇聯方面的孤立 , 而且它也不能立即見容于以美英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 。因為兩者之間存在重大的政治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