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越王勾踐在勾踐三年(公元前494年)被吳王夫差擊敗之后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最終在勾踐十五年(公元前482年)出兵伐吳,最終在二十四年(公元前473年)消滅吳國。
勾踐已平吳,乃以兵北渡淮,與齊、晉諸侯會于徐州,致貢于周。周元王使人賜勾踐胙,命為伯。
即越王勾踐滅吳之后又北上與齊國、晉國等中原強國會盟,最終周元王承認了勾踐的霸主地位——越王勾踐成為春秋時期最后一位霸主,越國成為最后一個稱霸的諸侯國。那么在越王勾踐去世之后,越國的狀況是怎么樣的呢?越國為何沒有成為“戰國七雄”之一?越國的滅亡又是在什么時候?
但是越王勾踐去世之后越國的統治者們卻一代不如一代,越王翳三十三年(前378年)越國在齊國、楚國的壓力下被迫遷都,放棄了爭衡中原的目標。越王翳三十六年越國在王位繼承人問題上爆發了政變,在之后的十幾年內越國始終處于嚴重的動蕩之中。
越王無彊三十七年(前306年),越王無彊決定再次北伐中原,其最重要的目標就是齊國,但是此時在位的齊王乃是齊威王,齊國并沒有直接與越國對戰,而是對越王無彊說:“楚國離你們這么近而且國內空虛,應該打楚國才對啊”。越王無彊覺得齊威王說得有道理,于是率兵伐楚,結果被楚威王大敗而回,越王無彊被殺(于是越遂釋齊而伐楚。楚威王興兵而伐之,大敗越,殺王無彊,盡取故吳地至浙江)。
越王無彊臨終并沒有指定越國的繼承人,于是越國再次陷入內亂之中。《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中記載:“而越以此散,諸族子爭立,或為王,或為君,濱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p>
經過楚國的打擊之后,越國可以說是名存實亡了。越王無彊的子嗣中有兩人建立了另外的政權,他們分別是閩越王無諸同越東海王搖。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后,他們二人的王號均被取消,成為秦國的郡長。秦末起義爆發之時,他們又率兵歸附了鄱陽縣令吳芮(即后來的長沙王)。
漢五年(公元前202年)漢王劉邦重新立無諸為閩越王,漢惠帝三年(公元前193年)閩君搖重新被冊立為東海王,由于其都城在東甌,所以他也被成為東甌王。后來的故事大家就比較熟悉了——漢武帝時期東甌和閩越徹底歸順漢朝,成為漢朝領土的一部分,其民眾也大部分都遷徙到了江淮一帶。至此,曾經稱霸天下的越國才算是絕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