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權奪利成了古代皇室中人的常態,往往每發生一次動亂,就會造成很大傷亡,無論是小兵還是貴族失敗都是慘死的結局。在北魏政權正式進入中原前,鮮卑部落間經常內斗,就算是一時掌握大權的人也是會遭到襲擊。北魏開創者拓跋珪的祖父就是經歷了動亂的人之一,在那次動亂中,拓拓跋什翼犍通過平文皇后的褲頭活了下來。
拓跋什翼犍原本是拓拔部頭領拓跋郁律的兒子。310年,郁律于代王拓跋猗盧在位時,曾受命支援晉將劉琨擊敗鮮卑白部及匈奴鐵弗部劉虎,316年繼位。318年,再度擊破劉虎之侵略,其后西取古烏孫國的故土(中亞),東并勿吉(今中國吉林省)以西之地,史籍載此時索頭部“士馬精強,雄于北方”、“控弦上馬將有百萬”。
321年,索頭部首領拓跋猗?之妻惟氏,對于郁律之強大及人心歸附,頗為忌憚,恐怕對自己的兒子不利,于是殺郁律,而扶立惟氏之子拓跋賀傉繼位。索頭部各酋長在這次政變中死亡者有數十人之多。拓跋郁律在這次的政變中死亡,索頭部本來是打算一舉消滅完有威脅的男子。
那時候拓跋什翼犍才3歲,動亂的影響很大,拓跋郁律的皇后王氏看情況不對,慌忙之中把三歲的兒子藏在自己的褲子里面。當時王氏祈禱他不要哭泣,而拓跋什翼犍果然沒有哭泣,于是躲過了一劫。
329年他的哥哥拓跋翳槐被推舉為代王,那時候后趙的勢力龐大,拓跋什翼犍被送去當了質子。這樣的情況一直到338年,翳槐病重,遺命立什翼犍為王。這時候他還在外面沒有回來,各部落的人都認為他回不來,于是想擁立他的弟弟拓跋孤,可是被拒絕了。
這個弟弟主動去后趙換什翼犍回來,而后趙的君主聽聞后十分感動就把他們二人都放了回來。以后什翼犍當上了王。什翼犍是個仁慈有能力的君主,坐上王位后就勵精圖治,把鮮卑政權打理得妥妥當當。也是他利用自己的能力建立了北魏政權的基礎,但是當初拓跋孤讓位于他卻埋下了禍根。
拓跋孤的兒子對當初什翼犍當上了王產生怨恨,于是慫恿拓跋什翼犍的庶長子拓跋寔君殺害了自己的弟弟,后又殺死了拓拔什翼犍。代國內部內部一片混亂,好不容易統一的代國被前秦所滅。
但是拓跋部并沒有就此結束,拓跋珪建立了北魏政權,不僅統一了鮮卑內部,還入主中原開創了一個屬于他們自己的時代。這個拓跋什翼犍是拓跋珪的親爺爺,如果當初什翼犍不幸死在了政治動亂中,那么也不會有后來的北魏。
只能說任何一個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誰也不知道他成功地背后到底經歷過什么。三歲的拓跋什翼犍經歷過死亡后成為比較賢明的君主,果然磨難可以讓人成熟。
參考:《魏書》《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