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不斷挑釁我國的底線,包括貿易、科技以及軍事上美國不斷發出“進攻”,無論國內外都開始出現中美即將或已經進入新冷戰的聲音。目前美軍仍然還是以其海軍和空軍為震懾力量,不斷在我國周邊海域興風作浪,極大的增加了軍事沖突的風險。最近,美媒透露中美將要在10年內發生海上沖突?
近日美海軍研協會網站報道稱,美國防部已將中國列為頭號對手,并重申海軍在爭奪制海權方面的核心職能。但是美海軍對于裝備、訓練、作戰等方面仍然沒有定論,在這種情況下急于準備大國競爭的新模式,可能會讓美軍走錯方向。
美軍對于中國戰略設想是,預計在2030-2035年之間展開海上沖突,而美軍有10-15年準備時間,所以這之前美軍要能派遣一支能夠贏得西太平洋戰爭的艦隊。但是這個戰略設想本就太絕對,雖然中國越來越有實力投入一場大戰,但對于中國而言,戰爭不是第一選擇也不是唯一選擇。
而美軍過于專注讓部隊做最壞打算,但在不沖突的情況下可能美軍就沒法子與對手競爭了。海軍把首要職責放在做好戰斗準備,贏得戰爭。但是對于艦隊的訓練和裝備的維護同樣重要,這是以便在不用打仗的情況下就取得勝利。現在美海軍需要做的是,在這兩者之間保持平衡,如果美軍繼續將這些錯誤的假設作為未來決策的關鍵,那則是戰略上的失敗。
事實上,美海軍近些年過于追求軍隊龐大化,而忽視現有艦艇的維護和保障。美國提出的“355艦隊”計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為了完成這一目標,美軍不得不削減其他大型軍艦,發展小型艦艇,追求數量上的先進。同時也給船廠增加了壓力,現有艦艇得不到有效、及時的維護,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美軍新艦都已銹跡斑斑,最近美軍兩棲艦也在維修時著火了。這不僅存在海軍,美空軍最近也頻繁墜落戰機。
不僅是數量上的,美軍更是陷入了一個“陷阱”,凡事都要追求最先進而不管能否適用。朱姆沃爾特就是堆積了很多先進技術,但現在已經“下馬”了,導致美軍目前主力驅逐艦還是上世紀的阿利伯克級。
報道進一步指出,盡管美國越來越擔憂會發生沖突,但是競爭不一定是戰爭。在不使用武力就能達到目標的情況下,中國何必耗費巨大財力去和美國大打一場呢?事實上,在過去幾十年,中國已經通過很多低調方式達到很多目標從而不戰而勝,大多數都沒有引發與美國的武力對抗。
分析稱,美國之所以總想著武力對抗,是因為美國自認為這是其最大優勢,這也正說明美軍在其他領域并沒有絕對勝算的把握,那我們就更需要避免戰爭,在其他領域給予美國沉痛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