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5月—7月間,國民黨華北軍分會代理委員長何應欽按照蔣介石的旨意,與日本華北駐屯軍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簽訂一份喪權辱國備忘錄:《何梅協定》。《何梅協定》簽訂的消息傳出去后,激起全國各階層人民的極大憤慨。
協定簽訂沒過多久,何香凝派人送給蔣介石一件“禮物”。蔣介石收到后,發現包裹里有一條女人穿的舊裙子。裙子上寫著一首詩《為中日戰爭贈蔣介石及中國軍人的女服有感而詠》:“枉自稱男兒,甘受倭奴氣。不戰送山河,萬世同羞恥。吾夫婦女們,愿赴沙場死。將我巾幗裳,換你征衣去!”
還有續范亭將軍的一副對聯。對聯稱:“井底孤蛙小天小地自高自大,廁中怪石不中不正又臭又頑。”蔣介石名“中正”,對聯里卻罵他為“不中不正又臭又頑”的“廁中怪石”。蔣介石見了,暴跳如雷很是生氣。可是對于何香凝蔣介石雖然只手遮天,倒也不敢公開報復,只好忍氣吞聲。
或許很多人對“何香凝”很是陌生,為什么只手遮天的蔣介石對她也只能忍氣吞聲?說一些名頭或許你會對她有初步的認識:民革主要創始人、國民黨元老、建立民國的功臣,中國國民黨左派領袖廖仲愷的結發妻子,這些身份擺在那里,借蔣介石一千個膽相信也不敢動她。
然而這僅僅是“何香凝”的“前半生”,其“后半生”更為傳奇和精彩。其一生毫不夸張的說她是被歷史大寫的女子,一個開掛的女俠,也是上個世紀永不落幕的傳奇!
年少傳統叛逆、果敢非凡、不被世俗束縛:拒纏足、勤自學
何香凝,1878年生于一個香港的富商的家庭。當時的大家千金,個個都纏著小腳,那個時代小腳才是千金小姐優雅美麗的代表。家里希望女兒成為一個賢淑的女子,并能融入“上流社會”,便在何香凝7歲的時候給她纏小腳。然而,她早就聽說過女兵的故事,羨慕她們的“天足”和英勇善戰,并逐漸養成了不屈的性格和反抗的精神。因此,當母親強行給她纏足時,她就每天晚上用剪刀將裹腳布剪掉,何炳桓夫婦拿這個倔強的女兒沒有辦法只好放棄。于是何香凝不出意外的擁有了一雙“大腳”。
雖說那時候已經是封建社會晚期,但是“女子無才便是德”仍占據社會價值觀的主流!其父甚至相信把女孩子送進私塾就會奪走男孩子的聰明,所以盡管何香凝哭著吵著要去上學也不許。
何香凝聽到兄弟們的讀書聲,非常羨慕,就買了書本自學,遇到不懂的字就請教哥哥,或叫女仆拿到先生那里去問,她的學問就是從自學開始的。可見何香凝面對困境頑強不屈的精神,在那時,初見端倪。
“天下無巧不成書”的“天足緣”
擁有一雙天足的何香凝,即使在香港當時仍處于人見人怪的窘境中,尤其是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何家人無不為此犯愁。恰逢此時剛從舊金山回國的廖家公子廖仲愷,正好要找一位不受傳統禮教束縛的非纏足女子。“天下無巧不成書一個愁嫁,一個愁娶,兩人門當戶對順其自然地于1897年成婚。
一個進步青年,一個靈動才女,在日積月累的相處中,漸漸被對方吸引,并產生了情深一生的愛情,彼此惺惺相惜,共同勉勵前行!世人評價他們的婚姻,是“天下無巧不成書”的天足緣,何香凝的一雙大腳讓她收獲了知己愛人和美滿的婚姻。
變賣家產助夫求學
在時代潮流的驅動下,廖仲愷也在一心尋求革命之法,力圖拯救處于水深火熱的祖國。他想到日本去留學,一來那有眾多革命者聚集,二來也能從這個成功變法的民族探尋救國真理。奈何中道家落的廖家已無力湊齊廖仲愷日本留學的資費,何香凝毅然賣掉陪嫁的首飾和所有細軟、家具,資助夫君完成赴日的愿望。在此期間,夫妻二人結識了孫中山,并與之建立了同盟會,一路追隨著他的革命救國事業。
“九小姐”變身同盟會“奧巴桑”
《何香凝大事紀年》中記述:
從那以后,何香凝夫婦的東京寓所,就成了革命黨人的通信聯絡站和聚會場所,孫中山每周都會在這里召集四五次會議,商議和策劃革命工作。后來,何香凝的住處搬遷過多次,而同盟會秘密的聚會場所和聯絡機關也隨之轉移。
為了工作的保密,他們在日本請的幫傭因為工作的保密性也不得不辭去。曾經十指不沾陽春水的九小姐,不得不親自洗手做羹湯,為這群革命人士做起后勤工作。經常到廖仲愷何香凝夫婦寓所參加集會的,有朱執信、胡漢民、黃興、章太炎、汪精衛、黎仲實、馬君武、馮自由、蘇曼殊等人,想想這么早就和這么些大咖一起奮戰,這憑借這資歷:再借蔣介石一千個膽相信也不敢動她。
身為富家小姐的何香凝,本來連飯都不會做,但她卻從頭學起,滿懷熱情地完成各項工作,成了一位富有才干的管家。她的忠誠和悉心,贏得了孫中山及留日革命青年們的信賴,被親切地稱為“奧巴桑”!
化身巾幗女英雄,虎口救夫
1922年,留守廣州的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叛變,扣押囚禁了廖仲愷。幾經輾轉打聽,何香凝終于得到了8月陳炯明要在白云山主持會議的消息,何香凝一身濕衣,沖進陳炯明的會場。
面對在場冷肅的軍官們,何香凝毫不畏懼,厲聲道來陳炯明扣押廖仲愷的無理無據和不仁不義。
我今天上山就沒打算全身而退,至于廖先生,隨便你們讓他活讓他死,但我一定要你們給我一個答復:究竟是放,還是殺!要殺,就隨你們便;要放,就叫他跟我一同回家。
何香凝的氣場震懾住了在場的所有人,陳炯明擔心把事情鬧大,只好放人。
后來,當何香凝回憶起這件事,她說,這是她一生中取得的最大的勝利。
藝界泰斗
在深圳做過公交的人都會知道有個站點叫:何香凝美術館。
相信很多人不知道何香凝還有一個身份——畫家。她第一次正式學習畫畫時,是和丈夫在日本留學的時候。還是孫中山先生建議她學習畫畫,以畫作來解放被封建文化桎梏已久的國人的思想。為了國人的需要,為了心中的理想志向,何香凝進入到日本女子美術大學正式學習畫畫。
此時的她,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畫畫和文字一樣,都是抒發情緒的藝術。何香凝在畫畫中,寄托的是一顆高尚神圣的愛國之心。她最喜愛畫獅子和老虎,“以示各族人民應如睡獅之覺醒,如猛虎之雄偉。”
她也為女兒取名為夢醒,寓意祖國如雄獅覺醒。
生則同衾,死則同穴
1972年8月26日,周恩來再度前來探望病中的何香凝,盡管身體十分疼痛,她還是掙扎著斷斷續續地向周恩來傾吐出最后的心愿:她與丈夫廖仲愷生前有:“生則同衾,死則同穴”之約,現大限將至,希望周恩來批準她棺葬。
周恩來當即親切地告訴她,中央一定尊重她的意愿,按她的吩咐去辦。聽到這一肯定的答復,她欣慰地笑了。1972年9月1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畫家何香凝在北京醫院與世長辭,終年94歲。
拒纏足、勤自學、天足緣、變賣家產助夫求學、變身同盟會奧巴桑、虎口救夫、藝界泰斗每個發生的故事都是極富傳奇色彩!而然這只是“何香凝”的“前半生”,一個開掛的“前半生”。而“后半生”更多的則是投身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一樣精彩絕倫!
總結:送蔣介石裙子罵他“廁中怪石”的何香凝,只手遮天的蔣介石,不敢報復只好忍氣吞聲情出于此!
參考文獻:《何香凝大事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