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的條件。
故意制造焦慮的人,無非是想從焦慮中獲利而已。
“月入七萬過不好暑假”
不過,題目已經變成了“月入五萬,過不好一個暑假”和“月入七萬,過不好一個暑假”了。
按照這種思路,那么,我大概查了一下數據,年收入低于100萬的家庭,在中國是絕大多數,為99%吧。這些家庭,都過不好一個暑假了。
也就是說,月入低于一萬的,有低于一萬的過法;月入一兩萬的,有一兩萬的過法;月入五六萬的,有五六萬的過法;每月收入十萬、百萬、千萬的,也自然有他們的過法。
每個家庭,無論收入多少,都可以有自己的方式過好暑假——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盡量讓孩子過得有意義一些,有什么不對嗎?
月入低于一萬的,沒有必要感到自卑;月入七萬的,也沒有必要驕傲;月入十萬百萬的,也沒有必要覺得對不起誰。
老話說了:誰的錢誰花,人家愛怎么花就怎么花。
其實,這種按別人的標準,來哀嘆自己過不好的人,并沒有那么多——很多人寫這種“過不好”的文章,無非是挑起矛盾、吸引關注而已。
他們還會寫“智商低于120的孩子沒有前途”“不上排名前三的國際學校根本別想申請藤校”“六年級還沒考過托福就太晚了”……
故意制造焦慮的人,無非是想從焦慮中獲利而已。
這幾天,很多人也在討論關于北京順義的媽媽,是如何已經超越了海淀家長的文章。(本身,把每個區的家長拿來定義、比較,就是故意挑事兒。這就跟那些地域爭端一樣。其實,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過法,誰要去比較呢?)
據說,順義媽媽一般只活躍在自己的私密小圈子里;半數以上都是五百強,英美海歸大多數,哈佛、耶魯名校畢業;英文水平堪比國際臺主播,討論的話題是“干細胞”“新款智能跑車專業分析”,研究的方向是“如何避開印度娃娃上藤校”;
拿的都是全球最新限量包包,每天接孩子都開奔馳賓利法拉利;孩子四年級要考SCAT,參加約翰霍普金斯天才營選拔,5歲美國夏令營,四年級去英國私立名校考試,還要把游泳、網球、鋼琴等學到專業級別;
她們自己的水平,可以隨便進入一家培訓機構當高級主管,可以為孩子當保姆、當司機、當助教,可以學書法,可以學古箏,可以鋼琴考到十級,為孩子花費100萬;她們秒殺只盯著北清的海淀家長,已經把戰場擴大到了全世界……
其實,在任何一個區,朝陽、海淀、東城、豐臺,都有海歸名校的家庭,都有五百強高管,都有陪著孩子參加比賽的家長,都有跟孩子一起學鋼琴的媽媽,都有夢想自己孩子能夠上美國名校的愿望……
孩子在一天天的成長,她的作品也一部部出版。甚至,她這幾年來,所獲得的專業成就,更超過了過去工作的時候。
她對孩子的要求很高,也對自己的生活要求很高,還對自己的價值要求很高。我們最佩服她的就是,她可以把這幾方面都處理得井井有條。
她們也會堅持幾年送孩子學游泳、學芭蕾,但并非為了增加升學的資本;她們也會自己學習打網球、彈鋼琴,但并不是為了給孩子當”人肉糾錯機“,而是自己感興趣;她們也會送孩子去參加集訓、比賽,但是她們也會為了自己的事業出差,為了自己的生活旅行。
END
END
白滔滔:童書媽媽聯合創始人。學機械、轉經濟,自學寫作進入媒體,歷經新周刊、南方報業,后創業從事數字出版。著及編著有《我手機》《十三億》《西方教育三千年》《西方童詩300首》等。喜歡鉆研教育思想,開發寫作課程,和讀書會家長孩子交流。同時,擔任北京中致兒童關愛基金會副理事長,致力鄉村幼師等項目。他還是每天穿得很酷去接送女兒的爸爸,是女兒小丸子眼中永不斷電的故事機。
轉載 需轉載文章,請在文中留言,并附貴號介紹,我們會聯系您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