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新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在這有眾多的古城遺跡,如樓蘭、高昌、蛟河古城等。在漢朝以前,新疆有很多水草豐美的綠洲,人丁興旺,經濟繁盛,孕育了很多的綠洲文明,也就是現在發現的古城遺址。直至現在新疆地區也有很多的暗河。其中的尼雅河就是一條這樣的綠洲之河,她從昆侖山發源,一路向北流向了塔克拉瑪干腹地,滋潤了沿途的綠洲。尼雅河是一條內陸河,夏季水流湍急,秋冬季節水流減少,河流幾乎消失。
1901年1月,英國探險家馬爾克·奧萊爾·斯坦因發現了尼雅河附近一處沉睡了千年的綠洲遺址,發現遺址后,斯坦因就要河流的名字命名的這處遺址,就是“尼雅遺址”。
尼雅遺址位于古絲綢之路的南端,大約在魏晉時期時,由于尼雅河水量的減少以及絲綢之路路線的改變等原因,尼雅古城就逐漸廢棄,變成如今茫茫沙海的模樣。遺址面積有100多平方公里,遺址中能夠清晰辨認的有房屋、佛寺、古橋、果園等遺址,斯坦因先后四次進入到尼雅古城,將其中大量的魏晉時期的文化發現運到西方,其中有重要佉盧文文書也有漢文簡牘,木、銅、金、陶,琉璃器等也被運到西方。
直到新中國成立后,1959年國家組織了考古隊對尼雅古城進行調查和發掘保護等工作,1988年中日組成了友好考察對尼雅文化進行進一步的發掘,新疆考古所的同志在前往勘察點的途中,偶然發現了一處墓地,立即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此次發掘有了重大發現,發現了織有“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字樣的護臂織錦,真是應了中國的一句老話“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考察隊記錄基礎數據后,立即將墓地整體運到烏魯木齊安全的地方進行清理工作,清理后發現男性墓主人的右臂上系著藍色織錦護臂,護臂長16.5厘米,款11.2厘米,兩邊縫綴3條黃白色絹帶,雖然在地下埋藏了2000年的時間,但是依然平整如新,這要得利于新疆干燥的氣候。上面有兩行相同的字,由八個小篆字由右向左平鋪織出,精美絕倫,非常搶眼,內容既是“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發現這個護臂時,讓在場的所有人都大吃一驚。五星以及五星紅旗等概念建國后才有,怎么會出現在2000年前的墓葬中呢?根據出土文物推測,墓主人生前是有身份的貴族。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這句話是我國古代時的占星用語,在《史記-天官書》中有如下記載:
五星分天之中
積于東方
中國利。
記載中所說的五星是指金 木 水 火 土五大行星,所說的東方是這星辰出現的天域,現在的中原腹地在古時稱為中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金木水火土這五顆星同時出現在中原東方的天空中,是非常有利于中國的天象。這句話也出現在《漢書-趙充國傳》中。但是這種天象出現一次實屬不易,所以古人把這種美好吉利的星象織于護臂之上,也是為了獲得上天的庇佑,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