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殲-20戰機入役以來,由于其隱身能力過于強大,面臨著中國裝備的大多數雷達都無法發現的情況。殲-20進行飛行訓練時大多情況下都會掛著龍勃透鏡,很多人認為這是為了故意讓地面雷達發現,以便進行空中飛行管理。實際上,殲-20攜帶龍勃透鏡主要是為了避免讓地面雷達收集CRS指紋,對殲-20的飛行管理實際上要使用二次雷達,作戰指揮和溝通要靠數據鏈。
殲-20所謂的隱形并不是雷達探測不到,而是雷達信號反射很小。其RCS值可能與F-22相當,也就是小于0.001平方米。中國在多個防御方向都列裝了全世界最先進的米波反隱形雷達,只有這種雷達才能在遠距離上發現殲-20,國內大多數地面雷達發現殲-20的距離可能很近。為了避免尷尬,殲-20經常會掛上龍勃透鏡飛行,因此多數情況下在雷達上與其他戰機并沒有明顯的不同。
殲-20進行飛行訓練時攜帶龍勃透鏡的主要作用包括兩個:一是讓地面雷達在更遠距離上探測到自己的位置;二是避免讓地面雷達收集殲-20的CRS指紋(RCS雷達數據),擁有戰機CRS指紋就能在雷達上分辨出戰機類型,掛上龍勃透鏡就可以制造假像。也可以說,殲-20掛龍勃透鏡并不隱形能力太強了,而是為了避免暴露RCS指紋特征。
殲-20在執行作戰任務時不會掛載龍勃透鏡,這種情況下對隱形戰機的管理就得依賴二次雷達和鏈據鏈。二次雷達是為了配合航線管制配備的一種被動定位手段,這種雷達波的固定發射頻率為1000MHZ,作用距離在400公里以內,殲-20上配備的信號接收機只要做出被動應達就可以被中國雷達發現,隱身狀態也就失效國。殲-20處于戰斗狀態時不會開始二次雷達,與預警機和地面指揮中心的交流主要靠光纖數據鏈,指揮系統不但可以精確知道殲-20的位置,甚至還能知道殲-20機載設備獲取的信息。也就是說,高速數據鏈才是與隱形戰機的主要通信和管理手段,雷達隱形并不會對戰機空中飛行管理造成障礙。
值得注意的是,殲-20擁有的隱形性能雖然對大多數雷達是有效的,但并不是萬能的,中國實際上早已建立全球最先進的反隱形雷達探測網。殲-20如果把訓練地域放在東南沿海,就算保持隱形狀態都會被自己的地面雷達發現。中國早在2013年就部署了能在數百公里外發現F-22的米波雷達,還是最早出口反隱形警戒雷達的國家,委內瑞拉裝備的JY-27就成功發現過F-22。中國裝備的最新米波雷達不但定位精度更高,還能引導防空導彈攻擊隱形目標,隱形戰機在中國防空網面前并沒有太大的優勢。
總之,中國是全球唯一同時擁有最先進隱形戰機和反隱形雷達的國家,可以說是既有矛又有盾。殲-20雖然隱身性能強大,但仍然能被中國反隱形雷達發現。為了讓其它雷達發現可以通過掛載龍勃透鏡來故意增加雷達反射面積,還可以用二次雷達通報精確位置,作戰時真正的溝通手段還是數據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