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九十年代是我們這個大時代劇變的關鍵十年,中國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基本全面解決人民溫飽問題。但這也意味著中國農業產品,尤其是糧食的市場需求開始飽和,農民“種地”的收入開始減少。那個時候最流行的口號是“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
1992年,深圳爆發百萬人搶購新股抽簽表的場景,排隊的人潮中很多是城里人雇傭的農民工。☆深圳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深交所”)成立于1990年12月1日,是為證券集中交易提供場所和設施,組織和監督證券交易,履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政策規定的職責,實行自律管理的法人。
8月10日,深交所“1992股票認購證”第四次搖號。當時預發認購表500萬張,每人憑身份證可購表1張,時稱有“百萬人爭購”,不到半天的時間,抽簽表全部售完,人們難以置信。秩序就在人們的質疑中開始混亂,并發生沖突。深圳市政府當夜緊急協商,決定增發500萬張新股認購兌換表,事態慢慢得到平息。
辦理暫住證的打工者,1995年。☆那時候查暫住證是頻繁的,出租屋是被查的重點對象,很多公司租農民的房子給員工當宿舍用,好多打工的白天工作都擔心晚上宿舍會不會又被查,那時候辦暫住證收錢事小,關鍵是不太好辦。查暫住證的,查得雞飛狗跳,半夜三更猛砸門;查到一個沒證的罰一百元。
改革開放前,深圳原住民以客家人為主,據《寶安縣志》等文獻記載,客家人占深圳原住民的六成以上。2014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1077.8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5.00萬人,增長1.4%。其中戶籍人口332.21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30.8%;非戶籍人口745.68萬人,占比重69.2%。
1988年國務院批準深圳市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并賦予其相當于省一級的經濟管理權限。深圳歷來是移民之地,深圳人歷來是遷徙之民。從傳承深圳本土客家文化的重要載體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到當今深圳人來自五湖四海,再到深圳包容的城市口號“來了就是深圳人”。體現了深圳由古至今移民文化的色彩。
深圳的打工者住所,拍攝于1997年。☆一間供打工者居住的,面積僅有7平方米的出租棚屋;10張簡陋的木床疊起密密箍箍圍成一圈,每個鋪位住兩人;有夫妻、姐妹、親戚、朋友,居然能擠下10戶人家,這樣“團結戶”在珠三角地區并不只此一家。
深圳工廠,拍攝于1991年。☆流水線幾乎是永不停歇的,連上廁所時間都有嚴格規定。流水線不需要太高超的技藝但是需要年輕,18歲以上,25歲以下;這是一個女孩子一生中最燦爛的歲月。拍攝時流水線上有人打瞌睡;這是因為有要員來視察,線長宣布待機等候的一個瞬間;這樣的機會不多。
深圳,1997年。☆蜘蛛人指那些攀爬在城市高樓外墻上進行清潔工作的工人,由于他們能很好地利用各種安全設備及自身平衡能力呆在高樓的側面,像蜘蛛一樣,所以稱為蜘蛛人。要求體重70公斤以下,患恐高癥、心臟病等疾病的人員是不能從事登高作業的。---【深圳,1990年代。攝影資料:Choicky ZHOU】來源:網絡整理,如有侵權,請聯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