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國家的空軍而言,戰斗機是非常重要的存在,蘇-30作為蘇-27這款經典三代戰機的改進版,由于它那不輸F-15的出色性能,因此很多國家在引進戰機的時候自然是將其列為了首選,而我國為了提升空軍對地對海的攻擊能力在當時也引進了不少的蘇-30。這款戰斗機的到來,使得我國主力戰機的水平和美方之間存在的代差被拉平。在1992年到2004年的12年時間里,我國一共從俄方購買了176架蘇-27,76架蘇-30MKK以及24架蘇-30MK2,其中海航獲得了這24架蘇-30MK2。
蘇-30是一款機動性高、載彈量高同時續航能力強的重型戰斗機,它是由蘇霍伊設計局設計研發的,即便是在缺乏地面指揮的時候,它仍然能夠獨立完成攻擊任務。和我國同期引進的其他蘇式戰機相比,服役于海軍部隊的蘇-30MK2有著更強的對海探測和攻擊的能力,由于它的機身上面裝有12個外掛點,通過裝備各種炸彈導彈等武器,它能夠有效打擊在地面和海面上的目標,此外在新型雷達和火控系統的配合下,它能夠同時追蹤12個目標,并且對其中威脅最大的6個目標發起攻擊。
據報道,在我國和日方的一次空中對抗中,它成功壓制了對面的F-15J,迫使對方不得不釋放干擾彈逃離。而引進這款戰機這么多年,我國的技術人員自然也沒有閑著,他們時刻都在破解其中的核心技術,最后也收獲了成果,蘇-30MK2的火控代碼以及機用數據鏈都已經被我國破解,這就使得這款戰機不僅能夠陪著我們的國產機載武器,而且能夠國產預警機進行數據連通。
這么一款性能出色的戰機自然是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使用,每年蘇-30的平均飛行時長都遠遠超過了殲-7等戰機,而且由于蘇式戰機的使用壽命往往都低于西方戰機,在服役將近16年后,我國總共引入的100架蘇-30MK2,其中有一架在訓練中不幸墜毀,其余99架的使用壽命都已經快要達到極限了。
而海航擁有的那24架蘇-30MK2更是一刻不得停歇,無論是實彈反艦演習,巡邏管控,還是在驅離外來戰機的時候,都少不了它們的身影,最重要的是海航根本離不開這款機型,因此在戰機使用壽命告終的情況下,目前急需新機來進行替換。
而殲-16H這款已經實現全部國產化的戰機即將成為它們的接班人服役海航,正是因為兩者的外形十分相似,很多人都認為這是蘇-27的國產改型,但其實并不然,殲-16H和蘇-30MK2的內部配置有著非常大的差別。首先是航電設備方面,殲-16H采用的是我國最新的設備儀器,它配備了新型電子陣列掃描雷達,紅外光電搜索系統以及數字化飛控系統等,因此無論是探測精度還是探測距離,它都勝出蘇-30MK2一大籌。而在武器裝備方面,殲-16H配備的是我國最新的霹靂10與霹靂12、霹靂15導彈,因此攻擊時候的距離、追蹤能力和抗干擾能力都比之前有了明顯的提升。
殲-16H的出現,不僅讓我國的海軍和空軍部隊有了替換的新機,而且還向世界證明了我國強大的軍事水平。正是因為科技人員在背后不斷的鉆研進步,默默的付出奉獻,正是因為他們數十年如一日的研究,我國的軍事武器才能夠不斷發展,甚至進入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