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9月20日,人民海軍航空兵2架殲-6型殲擊機與美國空軍1架性能優越的F-104C型飛機在海南島海口上空進行的一場空戰中,將美國空軍F-104C型飛機打得凌空爆炸,取得了首次運用殲-6型殲擊機擊落性能優越的美軍F-104C型飛機的輝煌戰績,譜寫了人民海軍航空兵光榮戰史的新篇章。
【戰例回放】
當日10時47分,我警戒雷達于昌化正西方向發現美國空軍F-104C型飛機1架從北部灣向海南島方向逼近,并于10時56分靠近我領海線。
10時58分,人民海軍航空兵第4師第10團大隊長高翔(長機)和副大隊長黃鳳生(僚機)各駕駛1架殲-6型殲擊機從海口機場起飛至指定空域巡邏待戰。
11時08分,美機在我海南島西北領海線附近時進時出,兩次侵入我國領海上空。
11時19分,美機第3次侵入我國領海上空,并進至雷州半島上空,我2架殲-6型殲擊機隨即從待戰空域前出截擊。
11時31分,我長機在左前方發現敵F-104C型飛機正在轉彎,立即切半徑隱蔽抵近至敵機291米處開炮,一直打到距敵機74米處,美機中彈起火。長機脫離后,我僚機迅速跟上對正在下墜的敵機再次進行射擊。
美飛行員被迫跳傘逃生,后于瓊州海峽附近海面被當地民兵俘虜,美軍F-104C型飛機凌空爆炸,飛機殘骸與碎片墜于海南島海口市東北海域。
空戰結束后,國防部立即頒發嘉獎令,表彰擊落美軍飛機的人民海軍航空兵部隊。海軍司令員蕭勁光、政委蘇振華通令嘉獎作戰有功部隊,給高翔記一等功,給黃鳳生記二等功。
10月10日,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北京接見了擊落美國空軍F-104C型飛機的海軍航空兵部隊有功人員和有功民兵代表,并與其合影留念。
【學史析理】
此次空戰,人民海軍航空兵2架殲-6型殲擊機一舉擊落美國空軍性能優越的F-104C型飛機,活捉美國空軍上尉飛行員史密斯,有力打擊了美國政府的囂張氣焰。
勇于作戰、敢于近戰,是擊落美機的關鍵。此次空戰中,我長機發現敵機,并抓住其正在轉彎之時,正確處理近與穩、快與準、猛與狠的辯證關系,迅速大膽地切半徑逼近敵機,直到距敵機291米時才開炮,一舉擊中敵機。
我僚機在長機攻擊脫離后,迅速跟上緊緊咬住敵機,從高度10500米打到5000米,表現了有我無敵的革命英雄氣概和勇往直前、頑強拼搏的戰斗精神。
隱蔽接敵、攻其不備,是以劣勝優的重要手段。
美國空軍的F-104C型飛機,是全天候多用途高速噴氣式飛機,飛行時速可達2400千米,飛行高度可達24000米,能夠進行空中加油,裝有1門六管裝的機關炮和2~4枚“響尾蛇”空對空導彈。
我殲-6型殲擊機與之相比,在飛行速度和火力打擊能力方面均處于劣勢。但此次空戰,我2架殲-6型殲擊機在地面引導下始終處于有利空域,作戰中我機抓住敵機轉彎的有利時機,機智地利用有利態勢,大速度從敵機航線內側切半徑出擊,以隱蔽神速的動作從敵機后方迅速接近敵機,給予敵機以猛烈一擊,首擊便擊中敵機。
由于我機較好地運用了攻其不備,出奇制勝的作戰原則,從而使敵機之優勢難以發揮,創造了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之敵的又一次戰績。
作者:周德華 陳剛
編: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