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影視作品中,我們常常能聽到八百里加急的字眼,一旦劇情里出現了八百里加急,那么情況無疑是非常緊急的。那么小伙伴們可能就會問了,什么是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能有多快,難道還能比得上現代的快遞行業不成?
了解到內情的小伙伴默默不語,因為大家發現這根本就不是同一個概念的速度嘛,快遞與八百里加急根本就是不可相提并論,甚至放到現代,快遞行業速度根本望塵莫及八百里加急。為什么這么說呢?在了解八百里加急具體速度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八百里加急是什么?我們知道古代信息的傳播載體主要是紙制品,信件是主要的方式,那么傳遞這些信件的靠的是什么呢?
古時候的文件傳輸除了信鴿,最可靠最主要靠的是驛站,一般每隔 20 、30里就有一個驛站,根據具體公文的不同緊急情況,傳遞速度有400 里、600 里等分級,最快可以達到 800 里。但八百里加急并不是能隨隨便便用的,是特指十分緊急情況下才會萬不得已使用的信息傳遞。什么算是八百里加急使用的范疇呢?軍情大事,謀逆造反等。
普通的馬匹速度礙于技術的緣故文件的傳輸當然比不上現代以車輛運輸的快遞了,可八百里加急不同,屬于當時最頂級的信息傳遞等級,可以不計代價的那種,而且是整個國家機器全力支持的那種,可想而知等級之高。況且在古代,馬匹還劃分不同等級,驛使運送信件途中緊急情況下這當中可是不換人的,人的吃喝只能在馬上進行,級別達到八百里加急,馬累人更累,但也不能耽誤送信的事,信比人重要多了,連日奔波下來,常常跑死馬不說,送信人體力不支而亡也是常事。
也即是說八百里加急加的是馬匹,急的是送件人。如果晚點,送件人鋃鐺入獄也屬平常,更嚴重的延誤者被絞死也屢見不鮮,如非必要,不是萬不得已的情況,古代都不會用八百里加急,因為成本太高了。這樣不計成本的加急送件速度可不是夸張的說,而是真的日行800里,甚至更快些也不是沒有可能,日夜兼程的騎馬趕路,沒有停息,直至信件送達位置為止,那速度可不是比一般的快遞走走停停要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