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作者:liutang2020
▲"沙漠盾牌"行動中,經海路運抵沙特阿拉伯的美軍裝甲車輛和直升機
海灣戰爭是二戰后,參戰國最多、空襲規模最大的一場高科技戰爭。戰爭歷時42天,其中單純空襲轟炸38天,地面進攻戰4天。參戰國家有41個,其中出動作戰部隊的有28個國家。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是76萬人(其中美軍54萬人),出動坦克4300輛、裝甲車5600輛、作戰飛機4000架、火炮2300門、艦艇400艘。其后勤保障規模巨大。
最能反映現代條件特別是高科技條件下局部戰爭特點的海灣戰爭,對物流在國防中的作用以及在支援戰爭的作用上,以雄辯的事實給人們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印象。為了搞好后勤保障,美軍在七個多月的時間里,共空運部隊50萬和54.4萬余噸裝備和補給品,海運了340萬余噸物資和610余萬桶石油。
如果再加上600艘船只卸載的海運貨物和1.05余萬架次卸載的空運物資轉送戰區的運輸,海灣戰爭在單位時間里的物流量是非常驚人的,也是史無前例的。它不僅反映了現代戰爭對軍事物流的需求,同時也從另外一個角度告誡人們軍事物流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作用。
▲C-141和C-5運輸機是美軍向戰區運送絕大多數士兵的主要運輸工具
正如《美國國防部致國會的最后報告》所闡述的那樣:"如果沒有軍事空運司令部、軍事海運司令部及軍事交通管理司令部的各種運輸工具,沒有民用運輸力量的支援,以及預置在戰區或隨時運抵戰區的物資,那對戰斗部隊及其裝備實施的有效保障是不可能的。"
海灣戰爭開始前的軍事準備包括確定向危機地區投送兵力和物資。要確定戰備程度就必須對所屬的部隊和預置物資的戰備狀態進行評估。在海灣戰爭中,空運能力是美國迅速投送力量的一個關鍵因素。在"沙漠盾牌"行動開始前,總共有265架C-141運輸機和126架C-5運輸機及部分民用后備航空隊的運力投入使用。由于具有上述空運能力,美軍幾乎可以將急需的人員和裝備立即運往中東地區,和平時期對飛機的投資在危機時收到了效益。
美軍在20世紀80年代為提高海運能力大約投資80億美元。這筆投資使軍事海運司令部形成一種可以改進美軍動員和部署的結構。它包括水上預置船、快速海運船和第一類后備役船。此外,通過海運戰備計劃和征用商船,美軍還可以獲得更多的船只。危機中使用了預置船,他們到達危機地區的速度很快。但是,由于以前削減了維修和演習費用,海運能力比規劃的有所下降,但總的看,美軍戰前海運的準備工作很充分。
▲絕大多數裝備和補給品由海路運抵戰區
戰略運輸效率的關鍵是獲得支援部署行動的機場和港口設施、越境飛行權和中轉基地。在美國本土和海外能獲得這些有利條件,在美國凡是能承擔大批軍事人員和裝備部署任務的機場和港口都明確自己的義務。在軍事終端站方面,在發生危機前幾年幾乎所有必須的設施都已建造完畢,往滑軌車和輪船上裝載重裝備的設施也已齊備。
沙特阿拉伯擁有全套先進的空運和海運港口設施和場地,絕大部分被美軍使用。但由于通往海岸地區的公路不多,港口快速運送物資的能力受到了限制,結果造成了補給品和裝備在港口內的積壓。港口缺少合適的倉庫存放積壓物資,使積壓問題變得更為嚴重。
物資預置
預置裝備和補給品是使戰略運輸能力成倍提高的重要措施,這一措施緩解了初期空運和海運的壓力。無論預置于岸上還是海上,獲得預置物資都很便利,部隊一旦到位就可以全副武裝。美軍在物資儲備及建造船上和陸上儲備設施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同時制定了向適當地區快速部署部隊的計劃。
▲海灣戰爭時期的C-5"銀河"戰略運輸機,至今仍是美軍最大的運輸機
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軍一直為進行大規模遠征作戰做準備,遠征預置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海上和岸上預置物資和裝備的重要性在"沙漠盾牌"和"沙漠風暴"行動中得到了證實。預置活動保證了戰斗部隊更加迅速地對戰區作出反應,為早期部署部隊提供了重要的補給品和裝備。
水上預置船和海上預置船在卸完預儲物資和取得戰區司令同意后,可供運輸司令部用于共同運輸。水上預置船只作為倉庫船,包括12艘為陸、海、空軍運送軍械、補給、油料的船只。海上預置船有13艘,同相關部隊配套使用,編為三個中隊,其中兩個中隊各有四艘船,一個中隊有五艘船。每個中隊載有一個陸戰遠征旅(16500人)的額定裝備和30天補給。
水上預置船
20世紀80年代,美國陸軍為支援西南亞作戰進行了水上裝備預置,這就是水上預置船。海灣戰爭開始時,共有12艘水上預置船(八艘干貨船和四艘油輪),平時大都停泊在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亞島。在"沙漠盾牌"和"沙漠風暴"行動中,水上預置船從迭戈加西亞島的前沿基地駛往中東,第一艘船于1990年8月17日到達沙特。
▲通過預置船隊運抵沙特的美軍重型裝備
這些船上裝載的戰爭儲備物資有裝備、一般補給品、桶裝油料、建筑和設障材料、彈藥、醫療用品。一艘半潛式重型運輸船可運載港口作業設備,如拖船、水上起重機、通用登陸艇、崎嶇地形叉車、集裝箱和支援設備。這些船在部署初期及時提供了補給品,被證明是必不可少的。
空軍預置物資
美國空軍在阿拉伯半島預置了價值10億美元的物資,并在三艘預置船上儲備了物資。在阿曼、巴林和水上預置船上儲備的物資包括給養、彈藥、飛機油箱、作戰車輛、醫療用品、基本支援設備等。這些基地支援物資支援了21個飛機駐地。東道國也提供了一些物資支援。
海上預置
為提高美軍的戰略機動能力,縮短對突發事件的反應時間,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于20世紀70年代后期開始執行預置計劃。20世紀80年代中期,整個海上預置力量最終建成。1985年,為美國海軍專門建造和改裝的第一批滾裝和散裝船開始服役,裝載預置作戰車輛、裝備和補給。至1987年共有13艘船,編成3個中隊,由地方海員擔任船員,裝滿了貨物并已部署就緒。
▲美軍裝備的大型滾裝船
這些船不止是水上倉庫。三個海上預置中隊分別在有一個陸戰遠征旅(16500人)的裝備和至少30天的補給。每個中隊和特定的陸戰遠征旅搭配,以確保有效的計劃和訓練。第一海上預置中隊和駐北卡羅來納州勒瓊兵營的第6陸戰遠征旅搭配,部署在大西洋西部,由五艘預置船組成。
第二海上預置中隊和駐加利福尼亞州的第7陸戰遠征旅搭配,部署在印度洋的迭戈加西亞島,由四艘預置船組成。第三海上預置中隊和駐夏威夷的第1陸戰遠征旅搭配,部署在太平洋的關島和塞班島,由四艘預置船組成。每個海上預置中隊和與之搭配的陸戰遠征旅構成一支海上預置部隊。
由于積極進行訓練、演習和20世紀80年代執行維護計劃,在戰爭初期,海上預置部隊按計劃發揮了很大作用。三個海上預置部隊全部按計劃在10天內完成卸船任務,并為到達的部隊提供了裝備。從而使第7陸戰遠征旅在接到命令19天后就部署陣地完畢,做好了戰斗準備,成為美軍在海灣戰爭中掌握的第一支機械化地面作戰部隊。
▲當時抵達戰區的美軍士兵
海上預置儲備看起來十分簡單,但卻是對戰爭物資儲備理論的帶有突破性的重大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海上預置儲備將物資供應勤務中的物資儲備和物資補充(運輸)兩項職能合二為一,使兩者實現有機結合,從而提出了一種改進物資保障方式的新思路。第二,海上預置儲備使傳統的、固定的大規模作戰物資儲備具備了機動能力,從而找到了一條提高物資保障反應速度的新途徑。
海灣戰爭中的特別物流行動
"特快海運"行動
在海灣戰爭中,同必須空運特別重要的部件和補給品一樣,也必須將集裝箱物資盡快運到戰區。實施"特快海運"行動,就是為了加快集裝箱物資的運輸。在海運司令部的指導下,軍事交通管理司令部和軍事海運司令部,與海洋航運公司一道,共同規劃和實施"沙漠風暴特快海運"行動。通過使用商業海運程序,可不把集裝箱直接運往沙特阿拉伯,而是在地中海倒載到適于在航海支線航行的小型船只上,然后再迅速送到西南亞。
越洋到西南亞地區,集裝箱船運的標準時間是30天-35天。在"特快海運"行動中,航行時間平均26天,比正常航行時間縮短了約一個星期。開始的35天內,派出了6批船只實施"特別海運"航行,以后每周一批。實踐證明"特快海運"行動對于運送急需物資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運輸方式。
"沙漠快車"行動
海灣戰爭中,美軍由于在戰區內有數以萬計的飛機、坦克、裝甲車和其他裝備,因此要有超乎尋常的后勤補給線。1990年10月下旬,戰區內已有20萬美軍,軍事空運司令部開始實施一項稱為"沙漠快車"的特殊空運行動。在行動中,專門制定1架C-141運輸機每天從美國本土向戰區運送零部件。"沙漠快車"行動將從申請到收到急需物資的時間由兩星期縮減到了72小時。
▲當時的美軍空運主力之一——C-141大型運輸機
1990年11月,向阿拉伯半島部署了更多的部隊,這就增加了對空運重要零部件的需求。為了與歐洲戰區提供的后勤和維修支援連接起來,美軍又在歐洲實施了一項類似的特別空運行動,即"歐洲沙漠快車"行動。每天1架C-141運輸機往返駐德國美軍的空軍基地與沙特阿拉伯。
急需的零部件運抵沙特阿拉伯后,再用地面運輸工具或C-130運輸機將其運至最終目的地。至1991年2月底,"沙漠快車"和"歐洲沙漠快車"行動共向戰區空運了近2500噸物資。
在"沙漠盾牌"和"沙漠風暴"行動中,戰略空軍司令部的加油機還定期從加利福尼亞州的卡斯爾空軍基地起飛,向關島和迪戈加西亞的美軍飛機提供支援。這些支援行動保障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飛機在短時間內運送大量重要物資的能力。
▲C-5運輸機和AH-1、UH-1直升機
"籃球快車"行動
海灣戰爭中,美軍在戰區內建立了完善的地面運輸網絡,動用了大部分預儲車輛和廣泛利用盟國的車輛組成強大的公路運輸力量,實現了陸上和空中協調行動,共同完成了長途運輸大量軍事裝備和補給物資的任務。同時鐵路和內河運輸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了滿足自身對勤務支援的需要,中央總部空軍司令部也建立了一個地面運輸網,并把這一行動稱為"籃球快車"行動。在開始向海灣部署部隊階段,運輸通用物資的地面運輸車輛嚴重匱乏,使得中央總部空軍司令部只得單獨簽訂合同,租用地方長途運輸汽車,為本軍種各單位提供勤務支援。
在"籃球快車"行動中,成立了一個建制長途運輸力量,它包括200名空軍汽車司機和100輛租用的牽引車和油車,運送各種物資,如噴氣發動機和航空航天地面支援設備,并轉運某種彈藥和油料。
▲沙漠中的美軍直升機加油補給點
存在的主要問題
前期物資部署數據庫未建成,最初的部署是人工安排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美軍認為沒有達到其應有的戰備程度。
因未獲得足夠的卸載設施,初期的部署速度一度放慢。對能否獲得支援裝備和設備缺乏了解,延誤了決策時間,妨礙了人員和裝備的開進。
大型滾裝船的不足和第一類后備役部隊船的反應遲緩,使中央總部(中央司令部)不能按局勢發展的要求迅速集結戰斗力。戰略海運能力不能滿足快速運輸的需求。
在公路和鐵路設施不足時,如果有足夠的機場,戰術空運將加強戰區內的運輸。
注:本文節選自《軍事物流學》,有刪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