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四川廣漢一位叫做燕道誠的農民,在取土時無意中挖出了300多件玉石器坑。當時正值民國時期,燕道誠便將其中部分文物賣給了一個二道販子。后者在市場上售賣時,引起了英國傳教士董篤宜的注意,他將這些文物買下,并送給了美國人開辦的華西大學博物館保管。博物館館長叫葛維漢,看到這些文物后大驚,認為它們頗具廣漢地方特色,與中原文化有很大的不同。
于是,1934年春,葛維漢帶著考古隊來到了廣漢縣。10天后,他挖出了三座黃土堆,并將其命名為三星堆遺址。這就是三星堆遺址的第一次挖掘。后來,由于抗日戰爭爆發,日軍的鐵蹄踏遍了華夏大地,三星堆的挖掘工作只能暫時停止。據史料記載,從民國時期到80年代,在這半個世紀的時間內,三星堆遺址共發現墓葬4座,房屋地基18個,玉石器110多件,另外還有上萬片的陶片、陶器等。
但其中最著名的,還是那高4米的青銅神樹。以及頗具古埃及色彩的黃金權杖。還有古埃蘭文明中也盛行過的大立人(只不過三星堆的時間要遠早于古埃蘭人,而且他們的大立人像是用青銅而不是用石塊塑造成的。)哦對了,還有那縱目青銅人像,正好和《蜀王本紀》中記載的,蜀人的祖先蠶叢有幾分相似。據史料記載,在夏桀在位的第14年,他曾派一位名叫扁的大將軍,跑到成都去攻打蠶叢。
后者自知無力抵抗,便派有緡氏給夏桀送去了幾個川妹子。后者無心打仗,便帶著美女回國了。各位,我為啥要講這些事兒呢?因為從這些有明確記載的史實中,咱一方面能知道,三星堆里到底挖出了什么。另一方面,也大概能判斷出,為什么到了80年代后,三星堆就不再挖了?是的,從三星堆出土的眾多縱目青銅人像中不難看出,蠶叢可能是三星堆時期比較出名的一個王,或者至少也是他們當時的偶像。
而此人與夏桀交戰過,這說明什么?說明三星堆文明與以夏王朝為代表的中原文化是不同的!還有,剛才提到的黃金權杖和立人像,那也不是中原夏文化所流行的!所以,專家認為,三星堆文化與西亞、南亞,乃至東南亞文明都有不同程度的聯系,甚至就是從南亞遷徙過來的。當然了,從上文中咱也能發現,三星堆文化與中原二里頭夏文化,殷墟商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但到底這種聯系意味著什么?
夏文化與三星堆文化,誰繼承了誰?到了80年代,隨著對三星堆文化的深入了解,專家發現,再挖下去,可能會引起考古界的思維混亂,特別是動搖夏文化的主體地位,于是干脆不挖了。等哪一天,專家們理順了這種文化傳承關系,才能重新開挖!其次,據史料記載,80年代時,由于缺乏必要的保護技術,很多文物剛出土時色彩鮮艷,保存良好,但幾天后,那些玉石就開裂了,貝殼等甚至變成了齏粉了!技術不夠,也是80年代暫停挖掘的原因之一!各位,關于三星堆為什么在80年代后不挖了,你有何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