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聞晨報 特約作者:韓松落
考核一個作品的經典程度,有一個隱性的標準,那就是這個作品在暑期檔和寒假檔的重播頻率。
這個暑期檔,陳偉霆的劇,有四部在重播,成了這個暑期檔獨特的現象。
每個人都在雕刻自己的形象,有些人是需要請別人來雕刻自己的,有些人自己雕刻自己。陳偉霆屬于后一種。
從Sun Boy’z中的一員到今天的陳偉霆,從一張略帶嬰兒肥的臉,到今天這張沒有冗余線條、精悍的臉,他在形象上的進化,就是他的進化,他在影像上的進展,就是他的進展。
Sun Boy’z組合時代,他永遠站在張致恒和麥子豪旁邊,標志性的彎眉,特別的嘴角弧線,整個人的輪廓,還藏在嬰兒肥的臉龐和柔和的眼神里。
在今天看來,那是一個慌亂的娛樂時代,整個娛樂市場,沒有達成共識,沒有形成合力。反映在藝人形象上,就是,藝人形象突然變得潦草了、模糊了、雜亂了。娛樂圈和金融圈,同時在2008年觸底回升。
陳偉霆也在那一年,脫離Sun Boy’z,開始單飛。當年推出第一張專輯《Will Power》,到2009年的第二張專輯《Warrior》,他的形象已經有質的飛躍,專輯選擇“進化論”為主題,昭示他此刻對“進化”的迫切需求。他絕塵而去。
2010年后,陳偉霆在影視世界里的形象,也在不斷進展,雖然滯后于他在音樂世界的表達,但最終卻超過了他的音樂形象。
陳偉霆就在此時北上。事實證明,他的北上,讓他徹底拿起雕刻刀,逐漸完成了自己的形象雕刻。
在他的港片時代,他扮演的多半是白領、警察、黑幫分子,是現實類故事中常見的角色;而在內地的影視作品中,他扮演的都是傳奇性的角色,亂世梟雄、皇子,等等。而是否出現大量具有傳奇性的故事和角色,往往是衡量一個時期影視作品自信心強度、接受度的重要標志。
從《古劍奇譚》《活色生香》《蜀山戰紀之劍俠傳奇》《老九門》《橙紅年代》,他成為少數幾個能同時出演古裝、民國、時裝戲的演員。他的輪廓越來越清晰,表情越來越飽滿,細微的眼神都有了分量。
最讓人意外的是,他有很強的吸附能力。這是個感官第一的時代,我們所看到的這些故事,都有很強的官能性,不論故事、人設還是畫面和特效,都是為官能服務的,就像他說的,“一百個劇本有99.9的劇本都是寫這些東西”。但這些故事,從別的演員身上經過,就像水從玻璃容器經過,這之后,演員還是演員,水還是水,演員還是那么“白”,那么淺淡;但從他身上經過,卻像從布匹、土壤里經過,總能被他吸收一些。
《古劍奇譚》之后,再看到他,總能想起那個爽朗敦厚,正直溫暖的陵越;《老九門》之后,再看到他,總能想起那個穿著制服、身姿挺拔、眉頭微蹙的張啟山。他能夠掠奪這些角色的故事性,也能掠奪這些角色的往事、性格、在一個故事里的位置,和他們為故事營造的氣氛。
所以,演員和故事的關系,應該是他這樣的,既在互相構建、成就,也在互相掠奪、侵略,要在構建的時候就開始掠奪,也要在掠奪的時候繼續構建。既在影像里發生關系,也在影像之外時刻準備,只有這樣,故事和演員,都能在彼此的生命里扎根。而他精于此道。
如果我們把他此時的影像,和Sun Boy’z時代的影像進行對比,感觸應該更深。那時候的他,秀美、明朗、生機勃勃,卻隨時有湮沒的危險。此時的他,明晰、深邃,又有幾分邪氣,憑借一個又一個的角色,積累起自己的體積,雕刻出自己的陰影、褶皺、隱藏的細節。只要他在場,你總會把目光落在他身上。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