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疑點,“生辰綱”究竟有多少錢?
梁中書道:“……已使人將十萬貫收買金珠寶貝,送上京師慶壽。……” 從原文中可以得知,送給老太師的生日禮物,是“十萬貫”。十萬貫,按現在的人民幣來合,大概約有3000萬元左右。 3000萬人民幣,這個數目不小啊。要知道,這不是地方財政收入,不是公款,僅僅只是私人間的“生日禮物”。那么,梁中書搜刮民脂民膏的擔子絕對不輕。
第二個疑點,這么大的款子,為什么會輕易泄秘出去呢?
?《水滸傳》十三回,第一次提到了怎樣“送”生辰綱的話題,是在“端陽節”,五月初五這一天,梁中書與蔡夫人的對話:“泰山是六月十五日生辰。……尚有四五十日。”可是,緊接著望后看,劉唐、晁蓋、吳用這三個人在商量如何“搶”生辰綱的時候說:“他生辰是六月十五日,如今卻是五月初頭,尚有四五十日。” 我們會吃驚的發現:這“送”生辰綱的,和“搶”生辰綱的,居然是在同一時刻上,各自都在進行密謀。這消息泄秘的好快啊!
第三個疑點,搶來的“十萬貫”寶貝,到哪去了呢?
?參與搶劫的人,一共是8個。如果按均分:每人該各得1.25萬貫。如果不按均分,那個挑酒的白日鼠白勝,理應分得最少,即使把零頭撇了,再打個對折,最少也得分個5千貫。白勝在犯罪過程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角色,沒有理由分不到5千貫錢。(合人民幣不低于150萬元。)但是,抓住白勝的時候,搜到的贓物卻只有“一包金銀”。并且,白勝也招了,把人也都供出來了,可贓物卻下落不明,無論怎樣拷打,就是沒有錢了。 再看晁蓋等人,帶了那么多的錢上梁山,為了網絡人心,不僅把“打劫得的生辰綱”都拿出來分賞了,竟然把“自家莊上過活的金銀財帛”,也都拿出來分賞了。可見,這“打劫得的生辰綱”,數目并不多,還不夠分給大家。難道十萬貫生辰綱會很少么?我們再接著望下看:正飲酒之間,小嘍羅來報道說,有一起客商,今晚要從這里經過。晁蓋聽了說:“正沒金帛使用,誰可領人去走一遭?”晁蓋,在打劫生辰綱不久,他居然說“正沒金帛使用”。那么,這么大的一筆巨額贓款,都到哪兒去了呢?上面三個疑點,我們可以初步感覺到,“生辰綱”好象并沒有許多錢。與傳言中的“十萬貫”(人民幣3000萬元)不符,并且懸殊太大。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梁中書這邊,他是怎么安排人押送生辰綱的呢?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離譜的叫人匪夷所思。
第一個疑點,為什么不多派些人手押送?
?梁中書安排楊志押送生辰綱。楊志先說去不得,三番五次推脫。因為路上強盜太多了,枉丟了性命。楊志道:“恩相,便差五百人去,也不濟事。”就是五百人也不夠。可梁中書只派十幾個人去。他說:“帳前撥十個廂禁監押著車,……每輛車子,再使個軍健跟著”。這樣一算,滿打滿算,押送生辰綱的全部人員,最多才只有二十幾個。這么大的款子,為什么就不多派些人去呢?
第二個疑點,為什么要大張旗鼓,招搖過市?
?梁中書只安排極少的人員去押送生辰綱,這還不算。并且他還有一個要求:“帳前撥十個廂禁監押著車,每輛車上各插一把黃旗,上寫著:‘獻賀太師生辰綱’。” 生怕強盜們不知道,還要插上黃旗,旗上寫著“獻賀太師生辰綱”,并且,每輛車上都要有這個非常容易識別的“標記”。
這不是引狼入室、惹火燒身嗎?梁中書的智商有這么低嗎?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第三個疑點,為什么偏偏只要安排楊志去押送生辰綱呢?
?梁中書的手下,猛將如云,也并不只有楊志一個高手,和楊志打平手的,也不止一個兩個。為什么偏偏只要提拔楊志去呢?難道楊志比別人聰明些嗎?應該不會。至少我們知道,楊志在不久前,他還押送過“花石綱”,把事情辦砸了,在半路上,他把押送的寶貝貨物都給弄丟失了! 梁中書還敢用這樣一個有前科的人,去押送十萬貫的生辰綱,不是腦子進了水么?!緊接著,我們發現:押送的隊伍上路了,有11個挑夫挑著擔子,還有三個人跟在楊志后面故意拖后腿,(并且還監視著楊志),而擔任這筆巨額財寶十萬貫金珠保衛工作的人員,事實上竟只有楊志一個人!梁中書,他能放心嗎?可書上寫的很清楚:梁中書見到這種情況,竟是“大喜”!他究竟是在喜什么呢?關注:胡貓192.看續集《 楊志曾經丟失過《花石綱》,梁中書為什么還要提拔他押運生辰綱?》。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