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每一天都需要處處小心,認真對待
01 認真是一種態度
原本指望車內的應急報警裝置能在關鍵時刻幫助自己,但誰料在按下報警之后,卻根本沒有反應。5月10日凌晨,成都網約車司機李冰(化名)在載客途中,與乘客發生沖突,隨即按下了車內安設的應急報警按鈕,報警信號持續呼叫了近24小時,都無任何回應。李冰不能理解,“以租代購跑網約車,按照有關部門要求,花了700元安裝應急報警裝置,通過網約車平臺公司辦了運輸證,出了問題卻沒人管。”
對于網約車司機來講,“一鍵報警”是應急措施,在發生危險狀況時,就是救命工具了。可是,在此案例里,網約車司機原本指望“一鍵報警”裝置能在關鍵時刻幫助自己,但誰料在按下報警之后,卻根本沒有反應,不免令人費解。而從調查可知,因各個應急環節沒有打通,報警信息未能得到警方響應,導致部分網約車“一鍵報警”裝置淪為擺設,未能發揮出應有的報警效用。
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約車用戶規模達3.30億,共享出行服務占居民交通支出10.3%。2018年我國網約車完成客運量約200億人次,占出租車客運總量的36.3%,相當于每3個打車的人中,至少有1人使用網約車。顯然,對于廣大市民而言,打網約車出行已經常態化,在龐大基數支撐下,亦不可避免衍生出一些問題事件,其中因車費、服務、路線、衛生等引發的司乘糾紛占比很大。
在發生網約車司乘糾紛時,如果雙方應對處置不當、沒有控制好情緒,容易使得矛盾沖突激化,甚至上演暴力毆打、傷害事件,引發司乘人員受傷、死亡等。去年連續發生的兩起順風車極端事件,引起了社會公眾對網約車安全的熱切關注,并由此促進平臺改進管理,在APP上增加了“一鍵報警”功能,給乘客提供了應急保障。而另一方面,基于對網約車司機的安全保護,部分地方要求網約車平臺、租賃公司安裝“一鍵報警”裝置,以供司機應急求救使用。
如今,交通運管部門調查后聲稱,該事件是因GPS商與網約車平臺公司操作不規范,將督促其完善制度,并對全市進行徹底清查,可算是亡羊補牢之策,希望能夠真正解決問題,讓“一鍵報警”裝置用起來。
02 如何防范出行注意事項
滴滴從鄭州的空姐到樂清的女孩出事了之后,連同出現了多起奸殺案,這么多用事情的發生告訴我們,壞人一直都在,防范意識永遠不嫌多,這些事情只是冰山一角,在人們看不到的地方,媒體報道不到的地方,這樣的事情真的還有很多很多!為了避免悲劇的發生,個人出行要做好防范工作,畢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出行前注意事項:
1、盡量單獨出行
夜深人靜的時候,盡量避免單獨出行,尤其是經常加班的小伙伴,如果在公司無法完成的工作盡可能的將其帶回家完成,因為夜間出行是一件很不安全的事情,如果單獨出行最好讓家人或朋友在終點接。
2、提前規劃好路線
工作了一天,很疲憊,加班到深夜自己一個人打車回家,不是經常打車回家的情況下,提前規劃好路線,不要因為太過于疲憊而在車上睡覺,要時刻保持著清醒的頭腦,線路盡量選擇大路,尤其是夜間出行。
上車前
1、核對司機照片、車牌號、這輛信息,把車子照片或者滴滴訂單信息發生給親友,能夠及時的聯系到你。
2、不坐車里有“乘客”的出租車,女性打車的時候,盡可能不坐那些車里原本就有乘客的出租車,尤其是在夜里的時候,你不知道車里的所謂乘客到底是什么身份,一旦是和司機一伙的,那么當司機有犯罪行為的時候,這些人可能就是司機的幫手。所以說在打車的時候,看見車里有“乘客”的時候,盡可能拒絕這樣的車。
3、上車地點選擇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提前跟好友說大概什么時間抵達目的地。
上車后
1、乘坐出租車時盡量不要坐副駕駛!最好坐司機后排座位。
2、如果可以的話打開乘車位置車窗,一旦發生意外可以向外界求救。
3、和司機聊天時不要透露太多個人隱私,不要顯露自己的身份及財務狀況,盡量不要帶現金,打車費盡可能用手機支付。
4、發現司機繞路或者增加額外費用時,不要與司機發生正面沖突,下車后再投訴。
5、車上不做“低頭族”
如今很多年輕人上車后就自顧自地玩手機、聽音樂,這樣的習慣風險很大。如果司機有歹意,把你拉到偏僻地方你還一無所知。上車要注意觀察司機走的路線,發現不對的地方隨時提出來,可要求開往鬧市區。
6、時刻注意行駛路線上車之后,不管你是真的打電話還是假裝在打電話,你都要做出一副打電話的樣子,最起碼你要讓司機知道,前方你有家人在等著你,順便把車牌號和車子的顏色在電話里說出來,這樣一來既能夠給讓司機打消自己的一些壞念頭,這也是保障自己人身安全的一個辦法。
04 發生危險時因如何處理
1、發現司機有不軌意圖的時候,立馬發送信息告知好友,并迅速將事先編輯短發送至12110或者12110+區號后三位,進行短信報警。
2、在車上,一旦發現司機有不軌行為,可大聲呼救,引起車外行人的注意或電話報警。
若求救未得到回應,應及時準備自衛,千萬不要驚慌,如果對方近身時,動用一切可利用的武器進行自衛。
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出行要注意安全,時刻保持冷靜
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誠道則教育(ID:ChengdaozeJY)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