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販叔的基友傾情出品
原作者微博@罐頭辰,歡迎關注
看到標題,相信你會馬上給出回答——當然是唱、跳、RAP和籃球??!
蔡徐坤打籃球的這段視頻可謂是徹底出圈了,在各個社交網站,它已經成了判斷對方是否知曉流行文化的通關密碼,一段稍顯夸張和妖嬈的舞姿配上「雞你太美」的BGM,已經成了惡搞素材中的硬通貨。
B站搜索蔡徐坤,你會看到各類鬼畜、魔改的惡搞版本。
而和其他流量小生的反應不同,前陣子,蔡徐坤工作室很剛地直接對B站發了律師函,律師函上,「暴力」、「低俗」、「淫穢色情」這樣的大帽子直接扣在了B站頭上。
孰是孰非法律自有公斷——目前來看,蔡徐坤方已經偃旗息鼓。但他被群嘲這件事,還真的怪不到B站頭上。
回到標題——當我們談論蔡徐坤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么?
直白點的意思就是,為什么許多路人會反感這樣的流量明星?
原因一:刷榜控評與網絡暴力
去年四月,當時憑借《偶像練習生》大紅大紫的蔡徐坤發了條微博,想要給粉絲們發七百萬粉絲福利。
當時,很多明星藝人以及粉絲都會把幾百萬粉絲視作一個小小的成就,并予以慶祝,粉絲福利相關話題會被刷上熱搜。
然而此時,一名網友轉發了蔡徐坤的微博,并附言:“這個星球為什么有人覺得自己染個頭發是給別人的福利,神他媽神經病。”
這句話你可以理解為嘲諷,也可以理解為辱罵,也可以理解為吐槽。
無論如何,這句話很快被蔡徐坤粉絲擴散開來,并對發言者進行了兇狠的“網絡制裁”。
粉絲的情緒很快在盛怒下失控,越來越多的個人隱私信息被人肉、曝光,這名博主所在大學院校也被扒出,發動網絡制裁的人們甚至逼問該院校,要給出一個令人滿意的“交代”。
就算這名博主立刻站出來道歉,也無法平息粉絲的怒火,而且很可悲的是,當一件事件到了一定的輿論熱度之后,已經不是他本人或者部分明星粉絲可以喊停的態勢。
飯圈文化已經開始令人恐懼。
這種只允許夸贊愛豆、不允許批評愛豆,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風氣不是一天兩天就已經形成。
每一年每一個月甚至每一天,因為發表自己觀點激怒明星粉絲而遭受網絡制裁的故事都在不停地重復與發生。
而今年對蔡徐坤的調侃,發源地是虎撲步行街,因為蔡徐坤成為了今年NBA的中國新春大使,而和他一起擔任這個角色的還有湯普森、字母哥和利拉德三位籃球巨星。
而這條官宣微博的評論區,也都被ikun們(蔡徐坤粉絲名稱)攻占了,正如你看到的每一條粉絲控評的微博一樣,本是關于NBA的推廣,評論里卻都是蔡徐坤的帥照和宣傳。
大概每次流量被黑大概只有10%是因為他們本人,90%是因為粉絲。
這也就是所謂的“粉絲行為,偶像買單”。
這次蔡徐坤受到大面積嘲諷,也與其粉絲到處控評有關,路人們不勝其擾的同時又屢屢被ikun逗樂,某個 ikun在和籃球迷們論戰時發言:「據說歐文初中時向蔡徐坤學習過運球」。
當然,想必你也猜到,蔡徐坤的粉絲組織一定會說是有好事者為了黑蔡徐坤而故意這么拉仇恨,歐文學習蔡徐坤這個發言也一定會進入到反黑組的監控視線之內,生成舉報鏈接。
不出意外,和其他粉絲撕逼這件事,蔡徐坤的粉絲都拒絕承認這是自己的同類所為。
所以你就會到一個奇怪的現象出現在飯圈之中——
一邊是他們到處不知天高地厚地發言鬧出笑料,搜索自己偶像的名字進行網絡執法,打擾甚至人肉路人,而另一邊呢,粉絲們又成了正義的維護者,斷然認定那些超越底線的所作所為是自己的同類。
相信如果你點開流量小生、小花的相關微博,對他們的常見話術已經非常熟悉:
- 別cue xxx好嗎,xxx在準備新專輯/新電影/聯合國演講
- 又被按頭xxx粉絲了?敬請關注xxx新作品《xxxx》哦
- 不了解,不知道,粉絲們都在為他的新歌《xxxx》打榜呢,在xx平臺首發,xxx是什么樣的人不妨聽完再來評價
- 營銷號是不是不蹭xxx的熱度就沒法活?xxx是你爹嗎?
反黑、控評、刷熱搜話題已經不算什么,從歸國四子到三小只,從朱一龍到蔡徐坤,流量們的粉絲始終沒有想明白的一點是,他們故作低姿態的控評并不能增加路人對粉絲的好感,這種禮貌的虛偽早已經在另一些粉絲辱罵、人肉的時刻戳穿。
其實飯圈眾人缺少思考的一點是,他們到處爭辯試圖證明偶像的清白,而導致她們的偶像不那么清白的,正是這種爭辯本身。
原因二、沒有被大眾認可的作品
好萊塢超一線女星斯嘉麗·約翰遜早在十二歲的時候就說出這么一段話。
“我不喜歡被稱為小鮮肉,這樣看起來像曇花一現,很快就會變成老臘肉,這不是我想要的?!?/strong>
擁有作品,是“偶像”之所以能被稱為“偶像”的最根本原因。
相信很多路人都跟我一樣,每天在熱搜榜上看到一堆并不熟悉的名字,第一反應就是——誒?這是誰?為啥最近老出現?
在流量明星們尚未有優秀的作品,能讓其順利走進路人的視野之前。粉絲無節制地為其刷爆存在感,早已透支了流量們的路人緣。
與流量明星們巨大的存在感相沖突的,是絕大多數人幾乎都沒有能被稱之為「作品」的影視劇或者音樂。
與之相比,是影視劇和綜藝天價的薪酬,即便如此,也不忘了發五元一張的單曲讓粉絲重復購買沖擊音樂平臺的榜單——不偏不倚,恰好是中小學生的一頓早飯錢。
歐美音樂圈少有刷榜、控評的行為出現。好萊塢更是沒有這樣的惡臭風氣。
同樣在華語音樂圈,從上一代的周杰倫、林俊杰、王力宏……到更久遠的張學友、譚詠麟、張國榮……在沒有微博熱搜榜、話題榜的年代,他們憑借實力和作品載入華語音樂史冊。
流量們倒也有自知之明,鹿晗就曾經在訪談中說,對現在的小鮮肉來說,留下作品是「不可能的」。
無數文化傳媒公司的PPT里也許都在展望著把偶像產業這塊蛋糕越做越大的宏圖偉業,然而一個現實是——追星女孩口袋里的錢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從喜歡一個偶像到另一個的現象非常普遍,EXO的橫空出世可能搶走了super junior的粉絲,而蔡徐坤人氣的暴漲也許就意味著歸國四子的人氣下跌。
如今,不僅體育明星和德云社的相聲演員們要從追星女孩那里分走一杯羹,也都有組織龐大的飯圈存在。
從《偶像練習生》的續作《青春有你》播放量和話題度都遭遇滑鐵盧,再到曾經紅極一時的流量們在電影票房表現不佳后被觀眾退貨,留給偶像們的時間,已然是不多了。
還是那句話——偶像,還是得靠作品。
但是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快消時代,“偶像”卻漸漸地在飯圈文化和資本運作的影響下變得畸形。
文章的最后,一段RAP送給大家
蔡徐坤打籃球
不過是當下流量偶像的側影
不管你有微博破億轉發
還是唬人的律師函
沒有作品的人終將成為笑柄
文化傳媒圈的投資人們
你投或不投
偶像產業的規模就在那里
不增也不減
正如蔡徐坤的籃球
它又大又圓
看完文章后,在留言里寫出你們的看法,販叔將抽出點贊數最多的留言發66元紅包哦!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