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 Mac 和 iPad 營收則仍然處于相對疲軟的狀態,其中 Mac 僅有3%的營收增長,更多受益于今年 7 月份推出的幾款 MacBook Pro 新機型,以及返校季帶來的影響;但 iPad 則比同期下降了 15%,能否回暖,還得看之后新 iPad Pro 的市場表現。
比起單純的銷量和營收數據,還有另一則消息更值得我們關注。
蘋果宣布,從下個季度開始(也就是 2019 財年第一季度),蘋果將不會再公布包括 iPhone、iPad 和 Mac 在內硬件設備的具體銷量數字。這意味著我們仍然會知道他們的營收和利潤數字,但是卻不知道它們具體賣出去多少臺。
對此蘋果 CFO 盧卡·馬埃斯特里(Luca Maestri)解釋道:「考慮到產品線的廣度和價格區間的拉大,我們認為銷量數字已經無法代表公司過去 90 天的實際業務狀況,還會帶有誤導性。」她補充表示,蘋果觀察到目前 iPhone 的高端型號賣得很好,但這在銷量數字中卻無法得到體現。
當然,未來銷量數字還會有公開的機會,但取決于蘋果官方認為這是否能帶來有價值的信息。
而庫克的解釋更為簡單直接,他將這比作為去超市買東西:
你會在購物籃里裝滿東西,收營員可能會說:里面有多少東西?然而就總價值而言,購物車里的件數并不重要,也沒人會關心這個。
說白了,賣得多不代表賺得多,而賣得少也不代表賺得少,很顯然,蘋果現在就是想凸顯「賺得多」那一面,同時隱藏自己「賣得少」的一面。
這從目前的財報數據也有所印證,你會看到,比起提升銷量,如今蘋果更傾向于提升 ASP 來維持增長,也意味著即使銷量止步不前甚至是出現下滑,只要 ASP 繼續保持上漲,蘋果就能保證漂亮的營收和利潤數字。
可一旦蘋果選擇不公開銷量信息,未來分析師們只能依靠營收和利潤數字來進行推測,但這很難保證足夠的準確,不少投資者也對蘋果的這一決定感到不滿。
另一方面,庫克還表示,比起銷量數字,裝機量的增長和客戶滿意度這兩項數據會更有參考意義。尤其是后者,你會經常在蘋果的發布會上看到這一數字。
反正我也沒見過有低于 95% 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