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
昨晚(06月17日)22時55分
在四川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
震源深度16千米
貴州多地震感明顯,
昨晚,遵義、貴陽、安順的小伙伴都感覺到地震,
就在今早
6月18日07時34分
在四川宜賓市長寧縣附近
(北緯28.40度,東經104.88度)
發生5.3級地震
來自中國地震臺網官微和宜賓市防震減災局官網消息顯示,6月17日22時至18日7時許,3級以上的地震,長寧縣有10次,珙縣有6次。其中,4級以上的地震,長寧縣有5次,珙縣有1次。
四川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新華社記者 秦迎 編制
18日早上,記者從宜賓市政府新聞辦獲悉,截至18日5時20分,地震共造成11人死亡(長寧8人、珙縣3人)。
受傷122人:長寧48人(雙河37人,長寧鎮4人,竹海鎮1人,梅硐鎮3人,硐底鎮2人,古河1人),其中危重5人,重傷16人,輕傷27人;珙縣受傷71人(其中巡場65人、2人重傷,珙泉鎮4人,底洞2人);高縣3人(沙河2人,來復1人)。
長寧被困14 人,救出13人(已死亡6人),1人正在施救,無生命危險。
6月17日,在長寧縣城,震后人們來到安全地帶。新華社發(王旭 攝)
6月18日,在長寧縣雙河鎮,救援人員搜救地震中被困人員。新華社發(陳銳 攝)
6月18日,在長寧縣中醫院,醫務人員救治地震中的傷者。新華社發(萬敏攝)
6月18日,在長寧縣中醫院,醫務人員救治地震中的傷者。新華社發(萬敏攝)
地震雖然目前是人類無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可以將傷害降到最低。地震發生時我們該如何正確避險?這些地震逃生自救常識一定要知道!
1、地震中的標準求生姿勢
身體盡量蜷曲縮小,臥倒或蹲下;用手或其他物件護住頭部,一手捂口鼻,另一只手抓住一個固定的物品。
如果沒有任何可抓的固定物或保護頭部的物件,則應采取自我保護姿勢:頭盡量向胸靠攏,閉口,雙手交叉放在脖后,保護頭部和頸部。
2、地震來了,假如你在室內
應迅速關閉電源、燃氣,選擇空間小的地方躲避,如衛生間、廚房、儲藏室。水管和暖氣管道旁也是理想的躲避場所。
利用寫字臺、桌子或者長凳下的空間,或者身子緊貼內部承重墻作為掩護,然后雙手抓牢固定物體。
遠離可能墜落的物體,不要站在窗戶邊或陽臺上。
如果地震發生時在床上,請待在那里不要動。抓緊枕頭保護住頭部。
在晃動停止并確認戶外安全后,方可離開房間。
3、地震來了,假如你在高樓里
遠離高層樓的窗戶。地震時,高層樓面向馬路的那面墻很不穩定,高層樓的窗戶更要遠離。
地震發生時,千萬不能使用電梯。一旦斷電,上不來下不去就卡在里面出不來了。
萬一在搭乘電梯時遇到地震,可將操作盤上各樓層的按鈕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離開電梯,確認安全后避難。
4、地震來了,假如你在公共場所
在影劇院、體育場館,觀眾可趴在座椅旁、舞臺腳下,震后在工作人員組織下有秩序地疏散;
在商場、書店、飯店、地鐵等處,要選擇結實的柜臺、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邊、內墻角等處就地蹲下,避開玻璃門窗、櫥窗和柜臺;避開高大不穩和擺放重物、易碎品的貨架;避開廣告牌、吊燈等高聳或懸掛物;
避震時用雙手、書包或其他物品保護頭部;
震后疏散要聽從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不要慌亂擁擠,盡量避開人流;如被擠入人流,要防止摔倒;把雙手交叉在胸前保護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壓力;解開領扣,保持呼吸暢通。
5、地震來了,假如你在室外
遠離建筑區、大樹、街燈和電線電纜。
不要在石化、煤氣等易爆、化學有毒的工廠或設施附近。不要位于明火的下風。
若在車內: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盡快到開闊地靠邊停車,注意保持車距,留在車內。不要把車停在立交橋、高樓等建筑物下、大樹旁、或電線電纜下。
若被困在廢墟中:應保持冷靜,保存體力。設法把雙手從埋壓物品中抽出來,盡量挪開臉前、胸前雜物,清除口鼻附近的灰土。敲擊管道或墻壁以便救援人員發現你。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地震科普專家,還用科普漫畫的形式向大家講授了地震安全課。
地震時,出現濃煙和異味,大家不要慌,手帕捂嘴和鼻子,逃離現場用鴨步。
地震發生時,迅速躲到小開間、承重墻、床、堅固的家居旁邊。
平時防震工作:檢查并清除不利于防震的隱患,加固房屋。
在野外遇到地震,應盡量避開山腳、陡崖,以防滾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遠離滾石前進方向的兩側逃跑。
地震發生時,如被建筑物埋壓,盡可能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用石塊或鐵器敲擊物體與外界聯系。不要大聲呼救,以保持體力。
地震平息后,迅速撤離到安全地點,不害怕,不亂跑,看看人數少不少。
如果在戶外發生地震,應遠離樓房高壓線等,盡量選擇空曠的場所躲避。
住在樓房躲避時不要靠近窗邊或陽臺,千萬別跳樓。逃生時不要乘電梯,要選擇樓梯從安全通道撤離。
面對突發的災害,我們應該怎么辦?
如今正是旅游旺季,事實上,在旅途中,有很多事情都是無法預料的,當我們踏上行程那一刻,與驚喜一起走來的還有另一樣東西,那就是危險。比如途中遇到的意外,比如突如襲來的自然災害,臺風、風暴、雨雪、滑坡等,我們所能做的就只有盡可能防患于未然。
洪水
來不及轉移的人員,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樓房、避洪臺等高地轉移,或爬上屋頂、樓房高層、大樹、高墻等高地暫避。
千萬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帶電的電線桿、鐵塔,也不要爬到泥壞房的屋頂。
火災
發生火災后,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壓低身姿貼近地面匍匐撤離。
高樓層發生火災時,切勿盲目跳樓,低層可利用身邊的繩索或床單、窗簾、衣服等自制簡易救生繩,并且用水打濕,從窗臺或陽臺沿救生繩緩降到地面。
如果發現身上著了火,切勿驚跑,應趕緊設法脫掉衣服或就地打滾,壓滅火苗。
臺風
經過建筑工地時一定要保持距離,防止被風吹下的墜物砸中受傷;有塔吊的地方,更要注意安全,可能有折斷風險。
出行時請注意遠離迎風門窗,不要在大樹下躲雨或停留。行走時彎腰把身體縮成一團,以減少受風面積。
泥石流
迅速轉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不要順著泥石流可能傾瀉的方向跑,不要在樹下和建筑物內躲避,也不要在土質松軟的斜坡停留,應橫向爬上基底穩固的高處。
千萬不要在泥石流中橫渡。
山體滑坡
發生滑坡后,應向兩側逃離。切不可順著滑坡向上游或下游跑,不要停留在凹坡處。
當遇到高速滑坡、無法逃離時,不要慌亂,如滑坡呈整體滑動,可原地不動或抱住大樹等物。
來源:綜合自新華社、澎湃新聞、四川日報、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微信朋友圈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