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選擇六盤水,且先不說引才政策吸引人,最關鍵的就是看中了這里有更大的科研空間,我們的科研成果能為這座城市帶來什么、改變什么,這對我們來說是最重要的。
事業因人才而興,人才因事業而聚。人才二字,寥寥五劃,卻是一座城市競爭之本、創新之源、強市之基。2018年12月引進到六盤水師范學院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工作的張書東博士深諳這個道理,寒窗苦讀數十載,同是博士的張書東夫妻兩人深思熟慮最終選擇來到六盤水師范學院,每天除了課題研究,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通過科研成果讓六盤水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
黨的十九大指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近年來,六盤水市始終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著力在抓引進、重培養,創機制、增活力,優環境、促開發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打造“貴州產業人才高地”“人才創業首選地”。
目前,全市已形成人才活力競相迸發、人才源泉充分涌流的良好局面。人才資源總量達34.56萬人,年均增長8.7%,為全市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全力實現多彩涼都新未來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創格局,“梧桐”引得“鳳凰”棲
一座城市依靠什么吸引人才?越是高層次人才,越看重事業發展的機遇和空間。從根本上營造適合人才發展的大格局,成為六盤水市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牢牢抓住頂層設計和制度建設這個根本,按照“優于歷史、優于本省、優于西部”的原則,先后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強人才培養引進加快科技創新的意見》《六盤水市引進高層次人才試行辦法》等30多個政策制度,黨的十九大后,又結合實際制定出臺《中共六盤水市委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從人才引進培養、作用發揮、搭建平臺、創業扶持、服務保障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切實可行、含金量高的激勵機制,形成了“2+X”的人才政策體系。
如何突出人才強市導向?市委市政府聚焦實施“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堅持招商與招才并舉、引才與引智并重,積極采取全職引進與柔性引進相結合的引才方式,大力推進“33111”產業人才引進計劃、“涼都鴻雁”引才計劃、“涼都學子”回歸計劃等,著力為產業轉型升級打造“農字號”“金字號”“創字號”“新字號”等重點領域人才集群,為全市改革發展集聚智力“外援”。
連續六年組織全市引才單位參加中國貴州人才博覽會,共累計接待各類人才2.9萬余人次,現場簽約3300余人,簽約人數連續六年排名全省第二......
充分借助東西部扶貧協作人才智力幫扶機遇,架起“六盤水—大連”協同發展友誼橋梁,從大連市柔性引進110余名黨政人才掛職,柔性引進230余名教育、醫療、農業等專業技術人才開展智力幫扶......
從交通銀行、貴州銀行六盤水分行等金融機構引進20余名業務骨干到地方掛職,推動產業項目投融資、“兩權”抵押試點和“涼都三變扶貧產業基金”籌建等工作......
近年來,全市“筑巢引鳳”共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6600余名,其中,通過“綠色通道”引進高層次人才2500余名,一批批人才落地生根,形成了強大的聚合效應,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加速發展、跨越發展。
“這些人才的引進,使我院教師的隊伍結構得到了較大改善,緩解了新專業師資力量緊缺的矛盾,為一些亟待發展的學科找到了學科帶頭人,培育了新的學科增長點,充實了一些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的骨干力量,加強了學術梯隊的建設。”看著學院里像張書東博士這樣的高精人才越來越多,六盤水師范學院人事處副處長陶中莉自豪地說。
培“沃土”,建強人才“孵化器”
一方沃土養一方人。在人才工作中,六盤水市既注重引進市外各類人才,又注重培養市內本土人才,立足本土優勢,堅持就地取“才”、變“材”為才,以高層次領軍人才開發為抓手,積極培養一批適應本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土專家”“田秀才”,人人皆可成才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促進廣大人才夢向涼都飛,在涼都熱土上盡展其才。
注重培育青年“主力軍”,啟動實施六盤水市高層次青年人才培養計劃,著力培養博士、正高級職稱、國家注冊師等高層次青年人才,截至目前,累計納入培養對象452名。統籌做好“西部之光”“甲秀之光”“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等項目,1名人才入選“西部之光”訪問學者,29人入選省高層次創新型人才遴選培養計劃,7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
激發人才活力,著力搭建人才成長平臺。截至目前,全市成功申報1個院士工作站,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6個省級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4個省級以上技能大師工作室,2個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團隊,1個省級人才基地。一項項人才培養舉措,盤活了本土人才資源,厚植了人才優勢,積蓄了發展動力。
強保障,優化人才“生態圈”
緊緊圍繞“引進來、留得住”的目標,不斷加大人才服務保障力度,大力營造愛才惜才、尊才重才的人才發展新環境。
加強經費保障,解決人才后顧之憂。近年來,市級共支出人才住房補貼、高層次人才津補貼等費用1600余萬元,其中兌現專家人才津補貼900余萬元,兌現人才項目獎勵450余萬元,投入六屆人博會經費150余萬元。
加強探索創新,推動人才政策落地落實。圍繞中央、省委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意見的要求,大力推進人才引進、培養、使用等體制機制創新,積極開展涼都高端人才信息采集工作,構建高端人才信息共享平臺。緊緊圍繞打造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戰略目標,積極破解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中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瓶頸問題。
實行高層次人才直通服務。依托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中心,配套出臺《六盤水市引進高層次人才直通服務辦法》,從戶籍辦理、社會保障、配偶安置、子女入學、創業培訓等方面加強對高層次人才的服務。同時,立足尊重人才、愛惜人才、服務人才,不斷優化人才工作環境,為解決引進高層次人才住房問題,2018年市縣兩級在交通便捷、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的中心城區購買450余套人才公寓,供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免費入駐,為引進人才提供優質的住房保障服務。
百舸爭流千帆競,乘風破浪正遠航。
六盤水市將會以更加務實的作風和舉措,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聚焦改革發展,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六盤水日報全媒體記者李熙妍報道
編輯制作:六盤水日報社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