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公示了2019年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的最終結果,一共有15篇博士論文入選。其中有10篇博士論文獲得了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5篇論文獲得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組織了9名國內的權威專家成立了優博評審委員會,學會理事長李德毅擔任評審委員會主席,對入圍的20篇博士論文進行最終的評審,經過專家的兩輪投票,確定了最終的10篇論文獲得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5篇論文獲得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
任何單位和個人如對公示的評審結果持有異議,請在名單公示之日起15日內(7月23日前)向中國人工智能學會辦公室提出,凡匿名異議不予受理。
自從不端曝出學術不端事件之后,如今的博士畢業論文審查非常嚴格,重復率也控制在一個非常低的水平,讓學生都走上正軌,踏踏實實做學術,起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外部作用。這次評選出來的優秀論文,都是各個大學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人工智能專業的前沿熱點。看到不斷進步的人工智能技術,離不開這些青年人才。接下來小易帶你一起看看其中幾篇優秀的博士論文,領略一下最新的科學前沿。
小易覺得最有意思的就是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生鄭偉龍的論文,題目是《情感腦機交互研究》,這項研究非常有趣,因為情緒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的智能都還在邏輯智能方面,如果能在情感智能方面有所突破的話,人機交互就更加貼近生活了,理解人的情感,那么人工智能也就不再那么機械了。情感腦機交互研究的目的是通過構建情感計算模型來建立人與機器的情感交流通路。
鄭偉龍的論文中,1.利用腦電、眼電、眼動信號和深度神經網絡構建了多模態情緒識別和警覺度估計系統;2.利用腦電和眼動信號的多模態情緒識別框架,實現了對人的內在認知狀態和外在潛意識活動的建模;3.利用腦電和前額眼電構建多模態警覺度估計系統,并在實驗室模擬環境和真實駕駛環境進行了驗證。
這樣的研究是非常有意義的,進行有效的數據收集,識別各種情緒。
清華大學劉昊的論文也非常有趣,題目為《基于深度神經網絡的人臉關健點檢測》,人臉關鍵點用于描述人臉面部形狀輪廓的控制點和局部特征,精準高效的人臉關鍵點檢測技術是人臉分析的基礎和前提。如今,我們身邊的各種計算機視覺處理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了,但是深度模型的人臉關鍵點檢測方法在約束條件下性能表現出色,但是在頭部姿態不同時,受到影響比較大。劉昊的論文中,對于視頻人臉關鍵點在不同幀間的時序一致性,提出了一種雙流深度網絡的方法;針對于人臉數據與姿態的空間相關性,提出了一種深度形狀決策網絡的方法。他的研究通過大數據的深度學習,能夠提高關鍵點檢測的有效性。
你們怎么看?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易美云學術專注SCI/SSCI論文寫作、社科基金申請、matlab編程培訓等,海量SCI/SSCI指導課程、學術網站資源、科研工具、SCI/SSCI發表經驗貼,免費在線咨詢。歡迎關注我們,公眾:易美云學術。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