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6月份中國CPI指數,同比分別上漲2.7個百分點,CPI同比漲幅運行在15個月高位。
其中,6月CPI上漲2.7%,其中食品價格影響CPI約1.58個百分點。
▲來自國家統計局
重點在鮮果(同比大幅上漲42.7%,影響CPI上漲約0.71個百分點)和豬肉(同比上漲21.1%,影響CPI上漲0.45個百分點)價格大漲。
▲來自國家統計局。
▲7月10日,顧客在貴州省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一家超市選購水果。新華社發(胡攀學 攝)
根據數據,6月CPI上漲主要因為食品價格上漲和翹尾效應。具體分析,鮮果漲價主要是受極端天氣影響。
自去年開始,北方蘋果、梨主產區因受霜凍等異常天氣影響,出現大面積減產,價格隨之上升,在翹尾效應的影響下,今年蘋果、梨價格繼續上漲且漲幅較大。南方部分地區多次強降水影響采摘和運輸,火龍果和芒果等水果價格上漲。南北方水果齊漲,導致目前鮮果價格水平處于歷史高位。
▲7月10日,顧客在北京和平門菜市場挑選水果。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據南方主要水果產區數據,以芒果為例,今年地頭價格較去年翻了一番,加之部分地區因受水災,運輸費用增加,傳導至市場終端形成零售價格高企。但是,隨著各類水果進入上市高峰期,極端天氣等短期影響因素的消退,預計后續價格漲幅受限,環比漲幅縮窄并將小幅度下降。
這也意味著,過去一段時間,鮮果價格連續上行主要因偶然因素推動,并不具有可持續性。
生豬方面,此次豬肉價格大幅上漲,既受非洲豬瘟的偶然事件影響,也與豬肉供給的持續下行所開啟的新一輪豬周期等因素有關,兩個因素疊加形成了生豬供應的雙重制約,導致豬肉價格出現較大幅度的上漲。
兩個因素中,我們分析,“非洲豬瘟”的影響更為主要,據農業農村部數據,自2018年8月初,我國發生非洲豬瘟疫情以來,全國共發生非洲豬瘟疫情143起,撲殺生豬116萬余頭。“非洲豬瘟”的出現加劇了生豬和母豬存欄的下跌,2019年的前兩個月,母豬存欄同比大幅下降,母豬存欄量已經創下了近年來的新低。
隨著非洲豬瘟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發生勢頭明顯減緩,生豬生產和運銷秩序恢復正常。截至7月3日,目前,全國25個省(區、市)的疫區已經全部解除封鎖,生豬供應量將逐漸增加,價格失去繼續上漲動力,由于豬瘟疫情后續影響依然存在,價格高企的慣性并不能短期消除,再加上生豬出欄的時滯和“周期差”的周期性因素,預計今年三季度CPI將維持高位運行。
我們預計未來半年內豬肉價格仍將高位運行。但是,由于生豬在CPI的比重已經從3%下降至2.5%,豬價對CPI影響已經顯著弱化。
綜合上述分析,兩個推高CPI的主要因素將在下半年出現價格回落和穩定,綜合價格波動與未來走勢預判,隨著CPI的翹尾因素影響減弱,剔除當前的偶然性事件,參考歷史上出現的通脹現象、宏觀經濟基本面及理論分析,我國下半年CPI上行壓力總體可控,出現通脹屬小概率事件,而且通脹對當前貨幣政策的制約并不明顯,無需過多擔心通脹出現。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