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9億資產離奇消失!持牌私募中金國瑞"猝死"調查:500多名投資者踩雷,自身員工也被坑》的新聞在網上流傳,這家深圳私募基金公司的員工一夜之間,工作沒了,收入沒了,多年的積蓄也沒了,只是因為孤擲一注地把幾乎所有儲蓄加上借來的錢都投資了自家公司的所謂理財產品。
幾乎每個家庭都會有計劃地作一些資產配置,但不是所有資產配置都是好事,今天我們說的“自殺式資產配置”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而剛剛說到的中金國瑞及其員工財富管理方式就是自殺式資產配置。
所謂自殺式資產配置,是指將財富在某一個資產類別里形成嚴重超配的現象。今年年初發布的《2018中國城市家庭財富健康報告》顯示,中國家庭總資產配置中,房產占比高達77.7%,遠高于美國的34.6%;家庭的投資品類缺乏多樣性,67.7%的中國家庭僅僅擁有一種投資品,22.7%的中國家庭擁有兩種投資品,擁有三種或者三種以上投資品的家庭僅僅占到10.6%,而擁有三種或者三種以上投資品的美國家庭占比高達61%;家庭商業保險參保率偏低,僅有不到15%的家庭成員擁有商業保險。
針對以上結論,我們分別分析一下: 房產占比高達77.7%
事實證明,過去三十年,在中國買房是穩賺不賠的投資,秒殺所有其他類別資產的投資,如果有人建議大家不要買房一定會被口水淹死。不是說房子不該買,而是把財富全都投資了房子,并非明智之舉。
中國家庭近八成的財富都拿去買房了,也就是說,中國家庭的財富約等于房產財富,而這些房產財富很多都是動用了“六個錢包”,掏空了雙方父母一輩子的積蓄,還要靠房貸苦苦支撐。
在房貸利率越來越高的環境下,有些投資者甚至使用杠桿買房(炒房),更是無異于自殺。數據表明,超過九成的中國家庭有不少于50萬的住房貸款,高負債的家庭其實是很脆弱的,一旦房價下跌,這些家庭將不堪一擊。
計算一下你的家庭資產配置,如果房產已經達到了70%以上,那么恭喜你,你已經落入自殺式資產配置陷阱了。
投資品類缺乏多樣性,商業保險參保率偏低
投資品類缺乏多樣性違背了老掉牙的雞蛋籃子理論,而商業參保率偏低則反映了大多數家庭在整體負債率偏高的同時并沒有為自己留后路,試想萬一你失業了,或者得了一場大病,遇到一場意外,這不僅會改變你的命運,還會改變你的整個家庭。
道理誰都懂,卻依然理不好財。市面上的理財產品五花八門,眼花繚亂,重倉押在一兩種上面又缺乏多樣性,分散投資又怕處處是雷。金融理財領域銀行、證券、債券、基金、小貸、保險、匯率等金融工具都相繼爆出地雷,包商銀行、康美藥業、中金國瑞、團貸網、安盛保險……天雷滾滾,總有一款雷適合你,早晚的事。
我們不禁打個問號,當我們有了一定資產的時候,怎樣配置才算穩健呢?
下面好望角教大家一個號稱世界上公認的最科學、穩健的資產分配方式,它是由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在調研全球十萬個資產穩健增長的家庭,分析他們的家庭理財方式之后總計出來的。
它的原理是把家庭資產按比例劃分為四個賬戶,并按一定比例分配,通過合理的資產配置來分散風險。這四個賬戶分為:
(1)日常現金資產
這個賬戶為了保障家庭的日常開銷,控制在家庭資產的10%左右。
(2)保障資產
也就是保險,一般占家庭資產的20%,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一旦遇到意外、重疾等不幸,可以借助保險的杠桿作用降低損失。保險平時看著沒什么用,但在關鍵時刻,它能保證你不需要賣房賣股套現,不需要申請水滴籌、愛心籌什么的,不用四處找親朋戚友借錢……
(3)投資資產
投資資產指的是錢生錢,投資方式包括股票、基金、房產等,獲取高收益的同時也承擔高風險,一般占比不能過高,以30%左右為宜。
(4)穩健資產
這個賬戶追求的是本金安全、收益穩定、持續增長,細水長流,保本升值,一定要長期穩定地投資,不能隨意取出,比如信托、債券、固收類的基金定投等。
最后提醒大家,資產配置一定要量力而行,周密規劃,不能做自殺式資產配置,盡量避免或降低杠桿,有杠桿就有利息支出,盡量選擇保本型理財方式,否則很容易血本無歸。
當積累了一定財富,我們需要更加穩健增值的資產配置,以保全和傳承為主要目標,來滿足子女教育、養老等需求,可考慮適當投資海外房產、美元基金等,因為目前國內依賴投資驅動經濟增長,平均資產回報率下滑,投資海外市場也是不錯的選擇。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