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多年前,故人們“衣畫而裳繡”,刺繡作為中國最古老的行業,以巧奪天工的技藝,成為驚艷世界的東方美學。2000多年前,蘇州刺繡誕生,以針為筆,以線為墨,十指春風,流淌出千年江南的柳暗花明,銀針與絲線的相遇,勾勒出一幅幅完美的畫卷。
為傳承繡美千年,5月29日-7月7日,世茂·西山龍胤舉辦以“繡雅凝韻”為主題的姚建萍蘇繡作品展,并于6月16日特邀姚建萍老師親臨現場,溯源蘇繡,解讀蘇繡展品,完美呈現一針一線間的修行。
蘇繡大師姚建萍,國家級蘇繡非遺傳承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民間工藝美術大師”,是第一位作品登載于中國人民政府網站的藝術家。2004年,姚建萍大師領銜創作的大型蘇繡作品《我愛中華》搭載衛星遨游太空,在軌飛行18天,環繞地球286圈,這是全球歷史上的首次,更是開創了蘇繡衛星在太空遨游的奇跡。
此外,她的作品還被人民大會堂、中南海、白金漢宮收藏,并多次作為國禮贈送各國元首及政要,成就舉世矚目。
蘇繡展高光時刻 姚建萍現場解碼千年美學
6月16日,世茂西山龍胤高朋滿座,姚建萍老師做客現場吸引了眾多蘇繡愛好者、中華文化傳承者和世茂業主,這不僅是一次高品質的午后聚會,更是傳統美學的交流舞臺。
現場,姚建萍老師暢談蘇繡傳承,她表示:蘇繡起初為皇家、貴族的生活服務,逐步發展成為藝術品。到了今天,年輕人從事這個傳統工藝已經越來越少,但幸運的是,近些年國家給予了很大支持,大力提倡傳統文化自信,復興傳統手工藝,對傳統文化遺產極力保護和發揚,蘇繡已被國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未來的方向一定是好的。
那么要真正發展好這門藝術,姚老師認為,一方面是需要創新引領,結合時代創作出真正能夠傳承下去的好作品。另外一方面,還要將蘇繡搬到我們的生活空間里面來,成為我們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這需要的是年輕人運用當代理念與時尚設計,加上傳統手工,最后做到回歸。
而對于此次與西山龍胤合作,姚老師感慨道:“走進這座院承紫禁,園承西山的藏品合院,其中蘊含著美學藝術,正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正是對這種中國傳統文化的創新和再造精神的契合度,才促使我將作品展覽地址選在了這里,有了這次與世茂·西山龍胤的合作。”
結束暢談環節,姚老師便帶領現場嘉賓一同體驗蘇繡。十指春風,巧奪天工顛倒眾生,一針一繡,故事傳承繡美千年,大家對于蘇繡的理解更加深入,也體驗到針線穿梭的魅力。
經典傳承 西山龍胤領繡西山
早在這次“繡雅·凝韻”作品展之前,姚建萍老師就已經為世茂·西山龍胤創作了一幅主題為“百鳥朝鳳”的作品。她表示,“這是一個整體的藝術,用的題材、手法需要真正融合到西山龍胤這樣一個中西合璧、現代和古典結合的空間里邊來。”
的確,在這樣的院子與園子中得以安放的,不止于生活的詩性與美好,那些傳承千百年的中華技藝,同樣在這里生長。除了「國繡手」姚建萍,世茂·西山龍胤聯手等多位非遺大師——「朱府銅藝」第四代傳人朱炳仁、「宮廷造辦處傳統金屬鍛鏨技藝」第三代傳人孟德仁、景泰藍粉彩大師李佩卿,將非遺技藝的精美絕倫,融入居者的生活日常,更將傳承中國傳統技藝的責任與心懷融入到世茂·西山龍胤的日夜朝夕之中。
世茂·西山龍胤是由世茂集團傾力打造的旗下最高產品系——龍胤系首發作品,它位于海淀北部新區30平方公里的翠湖科技綠心,身處翠湖濕地公園、稻香湖公園等三湖一河的綠意環繞中,是一處融于自然底色中,又熠熠生輝的中式合院作品,世茂·西山龍胤以“院承紫禁”為營造標準,以當代技術,復刻中國宮殿建筑的富麗莊嚴,獨創“雙圍合+雙首層”格局,戶戶五重院落。又以三山五園為底蘊,獨創“一境三園”的美學格局,溯源皇家集錦式造園技法,致敬中國美學巔峰。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適值此淺夏初臨,晴光正盛之時節,在山清水秀之地,這場關于傳統美學的聚會告一段落,世茂·西山龍胤發揚中華文明文化自覺的征程仍在繼續,留下濃墨重彩的輝煌。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