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創板開鑼,地產被痛批
資本市場大喜事,科創板鳴鼓開羅!幾位金融界最重量級的人物齊聚一堂,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每個人都倍感振奮。為啥呢?正在進行的貿易摩擦,我們最感到痛心的是,技不如人,處處受制,令人心痛。這下好了,科創板來了,它寄托著“我國高質量發展、科技強國戰略”。
作為銀保監的當家人,出席盛典儀式的郭樹清主席,自然少不了要談談金融體系和改革。但是,媒體和市場更關注的,是他關于樓市的那一小段表述。太震撼了,他把樓市批得體無完膚。這么喜慶的日子,居然談如此沉重的話題,而且嚴肅得超乎尋常,用語聲色俱厲。
郭主席把樓市批的,那叫一個不留情面,大致有3點:(1)房企融資過度,擠占信貸資源,助長投機行為;(2)過度依賴地產,最要付出沉重代價。靠投資投機地產理財,最終都會發現,都很不劃算;(3)住戶部門杠桿率極速上升,居民家庭負債率達到了難以持續的水平。
還記得去年6月份郭主席的警告嗎?那時針對P2P等高息理財:“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后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P2P爆倉的一塌糊涂,血雨腥風。剛兌打破,買家自負,苦水往肚里倒。現在,又警告樓市。
2
美國科技為啥好,因為有錢搞研發
這次警告,是否會應驗,后面再講。先談談,在這么喜慶的場合,為啥郭主席這么不應景,聲嘶力竭地批判地產?還得從科創板說起。科創板,自2018年11月5日領導人在上海進博會上提出,到開板僅220天,從提出到首批受理企業IPO申請,僅138天。掌握前沿科技,心情是多么得急切!
搞科研,真金白銀投入。全球市值最大TOP10企業,美國有8家,前五家是大家熟知的獨角獸FAAMG。科技創新的助推器是資本市場。美國創新企業,都有PE、VC及納斯達克支持。市值達5000億美元的Facebook,上市前十輪融資。2017年,FAAMG研發占營收的比重高達13.4%。
3
人家科技最賺錢,我們地產最賺錢
國人引以為傲的華為,研發占營收之比高達14.6%,在國內一騎絕塵,但仍低于占比20%左右的因特爾、默克、臉譜等美企。國內其他號稱研發投入大的企業,研發占比在3%左右,有的不足1個百分點。號稱科技立行的招商銀行,2018年研發投入占比僅為2.78%,中石油的研發投入只有0.9%。
研發高投入,除了靠資本市場融資以外,還得靠企業利潤。標普500成分股利潤前三的是信息技術、醫療技術、可選消費,而滬深300成分股利潤前三的則是金融、能源和地產。目前,就像郭主席所言,房地產占信貸資源最多、居民儲蓄投入最多,但他們基本沒有研發投入。
金融、地產、能源是最賺錢的行業。近年來,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甚至是地方政府,都想靠地產輕松過日子。包括有的實體上市企業,搞生產反而虧了,賣幾套房子全回來了,哪還有鉆研科技的動力呢?支持科創,就得改變地產擠占資金的局面,讓資金回歸到實體。
4
避免創業板的宿命,就得改變地產擠占資金的局面
郭主席痛批樓市,立意就在這里。想當初,創業板2009年開板時,從上到下也很重視,希望能在金融危機后孵化出轉型動力,但后來的事大家知道。高估值、高溢價、高募資,炒作泛濫,創業板成了“神創板”。創業板確實讓很多人發了財,但給整個社會帶來多少創新價值?
注冊制先行試點的科創板,所有選擇權都在市場,更容易出現資金爆炒的現象。避免重蹈創業板的覆轍,要加強監管,更要篤定的科創精神。如果地產還是最賺錢的行業,近10多年形成的、已深入人心的財富觀,也即郭主席講的“全居崇尚靠房子理財”,這個趨勢難以撼動。崇尚科研的精神就很難扎根。
近期,熱點城市房價還算穩定,但地價又開始上漲。按照以往邏輯,未來房價還得漲啊!但是,郭主席警告說,投機炒房的結果,就是一堆閑置的水泥、鋼筋和磚頭。如果像P2P爆倉、股權質押爆倉、收拾包商銀行那樣,以切實行動,讓擲地有聲的警告落地,打破“房價只漲不跌”的預期,破除買房理財的念想,破除依靠地產維持經濟的幻想,科創精神才有著陸的土壤。
5
郭主席的警告,這樣落地
但現在,“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是調控的準繩,這似乎給樓市筑了底,比如類似恩施、合肥等地,“降價未遂”屢屢出現。這樣看,既然政府隱性擔保房價不下跌,炒樓就是無風險的買賣,至多不賺而已;另外,“一城一策”是大趨勢,似乎又給了地方松綁的空間。
警告不是空談嗎?筆者曾多次講到,“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是為了防范系統性風險爆發,而不是給樓市剛性兌付。試想,房價和地價、杠桿率都在歷史高位,樓市這個龐然大物破了,對誰都沒好處。如果價格能夠穩住,但也不能明顯上漲,炒樓的預期收益明顯降低了。
這樣,即便房價不下跌,但也不會漲,資金投入樓市的預期收益就很低了,甚至低于理財收益。同時,政策全力支持創業板、支持科技創新,資金就慢慢向實體經濟靠攏、追逐科技創新。過度依賴地產、居民靠買房理財,這樣的理念也就慢慢改變,郭主席的警告也就落地了。
來源:李宇嘉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