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上半年,全國的觀影人次達到了 9 個億,數據非常靚麗,折算下來全國13億人口 10 個人中就有 7 個人去了電影院。但是到了今年上半年,觀影情況確是急轉直下,電影票的售賣整整少了一億張,下滑幅度達到了 11%。
為什么一度火熱的電影市場不再紅火了呢?為什么大家觀影的熱情在急轉直下呢?
(1)年輕人群體越來越“佛性”了!
知乎上有一條廣為人知的話題,備受大家關注,主題為:“為什么男生不再主動追求女生了?”其實觀影人數的下降最大的原因就在于這里。
男女朋友約會基本不就是吃飯、逛街、看電影么?看電影的發生的頻率很高,是每次約會必定會“上演”的重頭戲。
如上圖,國內觀影人數的年齡分布柱狀圖所示:20 - 29 歲的年輕人占到了觀影人數比重的 44.5%!幾乎是占到了半壁江山。而這個年輕階段的人也主要是是相親、結婚的主力軍。
正是因為我們的年輕人群體,尤其是男生,迫于生活、社會的重壓,踹不過氣,實在是沒有那個經濟實力去肩負起一個家庭的重任,所以選擇孤獨一個人也是被逼無奈。沒有人甘愿孤獨,但是殘酷的現實是摧毀我們信心和希望的鋒利武器。
動輒百萬的房子,幾十萬的彩禮,幾十萬的婚禮宴席,幾十萬的車子。。。光是想想都讓人不免反抽一口涼氣。
或許正如網絡上一位網友所述的那樣:把婚姻從我們的人生履歷上刪除,我們就能獲得財務自由了。
所以,當下的現狀就是男生越來越不會主動去追求女生,看電影的次數和頻率當然越來越少。
(2)WiFi的普及化和網絡寬帶的大幅度提速,起到了較大的可替代性作用
現在幾乎是WIFI遍地有,不論是餐廳、KTV、圖書館、咖啡館、還是體育館亦或是公交車、地鐵、高鐵,到處都被WiFi覆蓋,一部手機、一臺筆記本,就足夠免費觀看數以萬計的影視作品。
不論是電影、電視劇、動漫還是體育直播,都是唾手可得。既然足不出戶就可以看到自己心儀的影視作品,為什么還要掏大價錢當孤獨的單身狗去電影院吃狗糧呢?
為了觀看一部電影或許需要開車、乘坐公交,來回奔波一兩個小時,而且現在電影票的費用也是越來越貴,一場熱門的影視作品可能就需要 40 - 50 元,而且孤身一人也沒有什么樂趣、氛圍可言。
宅在家里,一部手機就可以輕輕松松看電影,帶上耳機就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既省錢、又省力,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一個人的自娛自樂)
(3)生活不易,已經在茍且了,還有閑余資金去瀟灑嗎?
筆者上大學那會還經常和舍友去商業廣場吃飯、看電影,畢竟花的不是自己的錢,一點都不心疼。但是畢業之后,大家步入工作崗位之后,真正開始自立根生,才發現,原來生活是如此地不容易。
剛剛畢業那會,一個月到手的工資只有 3000-4000,每個月房租水電的費用卻需要 1500 元,加上日常的吃用開銷,幾乎是工資月月光。連基本的生活都在茍延殘喘,哪里又還有多余的資金去看電影瀟灑呢?
人嘛,畢竟還是現實的,在生活的重壓面前,我們還有什么心情去談論夢想,大說遠方?詩情畫意不過是象牙塔中短暫的幻象而已。
(大雪天,一邊吃面包一邊嗚咽哭泣的中年人)
總結
為什么大家都不去看電影了?因為已經沒有看電影的閑情逸致了,也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和勇氣主動去約心儀的另一半了。
“低欲望社會”正在成為現實,而電影票售賣數量的大幅度減少正在有力地佐證這一點。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