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服,又被北上資金抄到底了!
今日A股再現爆漲,兩市板塊無一下跌,總市值單日大增1.5萬億元,但這種漲法卻比預期中的來得要晚一些。因為,過去六個交易日,在內地資金還在“怕東怕西、畏首畏尾”的時候,北上資金突然“燥”了起來,持續處于“買買買”的節奏當中,6天凈買入金額達244億元。按照內資的分析框架和邏輯,現在A股市場上的風險并未消除。然而奇怪的是,外資卻并不這么看,也沒這么做。
這背后的邏輯究竟是什么,北上資金究竟意欲何為?難道他們不懼風險嗎?他們又是如何判斷當下全球形勢的?
為此,券商中國記者獨家采訪了身在香港且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經理Z君。他表示,外資的投資框架與A股的確不在一定頻道上。四五月份是有客戶贖回,所以很多資金只得被動賣出。經過五月殺跌之后,估值變得便宜,很多資金本就認準六月份要加倉,這只是計劃之內的事。他表示,外資眼中最大的風險是企業的經營風險和估值風險,只要經營是符合預期而估值不貴,外資就只會買,不會賣,而不會因為貿易爭端或一些其它外因改變對公司的看法。他還表示,如果對一個“擁有14億人口,且增速如此之快”的市場都不樂觀,還能對哪個市場樂觀。
其實,北上資金凈流入的背后還是有全球市場的大背景。在過去的一周多時間里,降息預期在全球漫延,以美國股市為首的主要市場都出現持續反彈的行情。而從過去歷史來看,北上資金與此緊密相關。現在的問題是,全球風險資產的表現能否持續。
又被外資抄到了底
6月份以來,原本波瀾不驚的A股今日爆發了。
全天指數單邊上行,題材全面開花,兩市下跌個股僅40余只,漲停個股近110只(非ST),連板個股達到27只。兩市無一板塊下跌,券商、稀土永磁、水泥板塊漲幅均超過6%。截至收盤,滬指漲2.57%,報收2925點;深成指漲3.72%,報收9035點,創業板指漲3.91%,報收1487點。
實際上,近期市場利好不斷。外圍市場降息預期大幅升溫,內地市場產業刺激不斷,先有汽車、家電,后有軍工、5G,但大多數利好出臺之后,都是“見光死”。上周四,5G的表現尤其惡劣。直到昨天和今天,市場才回過神來,6月10日,新華社正式編發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及項目配套融資工作的相關文件。其中有一條,地方專項債可納入重大項目資本金。市場認為,此舉有望給緩解基建項目的資金壓力,屬于重大利好,所以今天一大早玻璃期貨就漲停了,隨后A股市場上的基建、黑色兩大強周期也有亮眼表現,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大盤上揚。
今日午間,據新華社消息,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了解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財政部牽頭,正在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制定養老保險第三支柱政策文件,目前進展順利。據介紹,擬考慮采取賬戶制,并建立統一的信息管理服務平臺,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商業養老保險、基金等金融產品都可以成為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的產品,通過市場長期投資運營,實現個人養老金的保值增值。此舉被解讀為,市場將迎來長期活水。
然而,看著這些新聞炒股票,基本上也是馬后炮。在A股市場上真正有前瞻眼光的還是北上資金,該類資金已經持續買了6天,總計買入金額達244.5億元以上,今日再度大買近70億元。同期,據wind數據顯示,A股市場的主力資金卻在大幅撤離,直到昨日才有約12.3億的凈流入,這還是在北上資金大舉買入近79億的基礎之上實現的。
不擁抱中國還能擁抱什么
事實來看,外資的思路和理念真的不一樣。據券商中國記者對Z君的采訪,外資真的不一樣。以下是采訪實錄:
券商中國記者:北上資金最近是咋回事啊?為什么突然有逆轉的意思?
Z君:之前高位套現了一些,現在再回來抄個底,很多資金還是認準了六月要加倉,中國市場依然是一個非常值得擁抱的市場。
券商中國記者:外資跟內資相比,對風險的認識好像完全不同。外資評價風險的標準是什么?
Z君:一定不同。我們所認可的最大風險是經營風險加上估值風險。只要經營是符合預期而且估值不貴,外資根本不會賣,更不會因為貿易戰或者一些外因改變對公司的看法。有時間,我們也會研究一下周金濤的《濤動周期理論》,里面對日美貿易戰的記錄可能會降低我們對現實的恐懼感。
券商中國記者:你們怎么去評價銀行業的風險?
Z君:我們認為是個機會。比如內地某行被托管,那我們第一反應就是給招行更高的溢價。
券商中國記者:你們的估值體系跟內地有什么區別嗎?
Z君:內地的估值是以市值為核心。我們的估值是以確定性和增長質量為核心。內地給予高不確定的長期邏輯很高的估值,外資給高確定性的長期邏輯高估值。
券商中國記者:香港市場的貝塔似乎完全看美國,剩下的都是阿爾法?
Z君:也不是,香港的beta看業務性質。比如煤氣公司,領匯和粵海投資,beta只向上,向下幾乎沒beta,而且不受美股影響。
券商中國記者:對美國市場怎么看?
Z君:美國難大跌,漲不漲就不好說。未來兩年終于可見全球同步QE了,對新興市場都是偏利好的,不管貿易爭端如何進行,全世界都要做一件事,就是防止衰退。
券商中國記者:全球貿易爭端繼續下去,如何應對?
Z君:誰都無法在經濟衰退的時候承受貿易戰。即使一直僵持下去,我們還是能看到不斷增加的貨幣供應,因此企業盈利和GDP有保障的,所以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不應該承受過大下跌。
券商中國記者:需求呢?現在感覺需求是大問題啊?
Z君:外需的話已經不會根本上影響中國宏觀經濟了,內需很穩定的。我們說的內需主要是城鎮化,消費升級和服務業。很明顯的,樓市在持續復蘇,服務業PMI一直處于擴張區間。目前中國處于工業化成熟的末期,未來的增長大部分來自內需。
券商中國記者:為什么內地資金不太看好消費的時候,你們還在狂買?
Z君:中國大周期處于工業成熟階段的衰退期,經濟增速處于正常下滑階段,外資對于消費的認可正在反應這種趨勢上。
券商中國記者:好像我們看問題角度真的很不一樣,我們看到的東西都是悲觀的,你們只看機會,看樂觀的東西。
Z君:外資是從全球配置去看,會比較。內資受限于視野,只會去跟之前的自己做比較,覺得在變差。按常識來說,如果對一個“擁有14億人口,且增速如此之快”的市場都不看樂觀,還能有什么理由對其他市場樂觀?
券商中國記者:這可能是一個投資文化的問題。
Z君:不是。其實估值方法是唯一的,一個公司的價值就是他創造未來現金流的能力,沒有第二種方法。
券商中國記者:現在外資的投研體系是怎么樣的架構?比如,怎么樣來做投資決策,怎么來辨別風險,怎樣來評判估值?等等
Z君:老外喜歡簡單的生意。基本的原則是現金流貼現價值,可增長并且長期可預測的現金流價值最高。內地很多機構做分析似乎不太看現金流,所以大家才總是中雷。
券商中國記者:站在長期來看,你說的也許是對的。但如果從中短期來說,內地仍是博弈在主導,雖然這兩年也有些變化。
Z君:A股長期大部分會被同化掉,留下一小部分給少數人玩,但大游戲要結束,超額回報比以前難找。其實,市場主力的思維方式才會是最小阻力的,港股通聯通后,A股估值肯定向國際轉,本來我們是假設為兩個完全獨立的體系,聯通之后肯定只能是一個向另一個靠攏。
全世界大的經濟體除了A股全都是一個頻道,你說A股有能力改變全世界嗎?未來, A股自身或者分裂為兩個市場:主力以大藍籌為主,莊股和概念股留下一部分給游資玩,不過韭菜以后會更難找了。A股是一個博弈情緒很重的市場,但是很多人可能也享受這種博弈。但外資卻受不了這種局面,只有讓大家都能賺錢的公司,才是好公司!
美股依然是最大的變數
事實上,北上資金持續買入A股原因可能并不止于理念不同,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在北上資金持續買入的這六天時間里,外圍市場也一直在漲。而從歷史來看,只有在外圍市場持續穩定的時候,外資的流入才具備持續性。那么,美股到底會如何演繹?
來自興業證券的統計數據來看,首先一季度美國GDP確實是超出預期,但主要也是源于凈出口超預期,而內需如居民消費、企業投資均在走弱。而從近期公布的數據來看,零售數據、工業數據、就業數據均表現不佳。而美國長短期限國債持續倒掛,這在歷史上就是精準的衰退信號;
其次,從企業業績來看, 2019年標普500EPS一季度盈利同比增速已經降至0附近,其中科技股盈利領跌。全球經濟下行對美股EPS的影響開始顯示,海外收入占比大于50%的標普500指數成分股盈利同比下降12.8%,遠低于國內業務占比大的公司,科技股對海外收入暴露最多。
在2011年之后,美國非金融企業債務水平不斷提高,投機級債務蓬勃發展。而2020年將進入投機級債券、貸款到期的高峰期。經濟下行周期中,投機級債券的利差可能快速飆升,反作用于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和經濟。值得關注的是,美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企業回購在支撐,若企業盈利下滑,債務問題重演,市場亦會迎來拋售潮。
此外,美股的估值處于偏高的水平。據興業證券統計,標普500指數PE處于2004年以來的較高水平,科技、電信、工業、能源、原材料行業PE都處于2004年以來四分之三位數上方。很多人可能會將市場的未來寄希望于降息。不過,據券商中國上周統計,2000年和2007年之后的降息并未帶來機會,也就是說降息若不能扭轉基本面下行趨勢,股市同樣難以避免殺跌。北向資金未來如何走,可能仍需要盯緊美股走勢。
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ID:quanshangcn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