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大學被爆“一個留學生,配三個異性學伴”,引發社會關注。隨后,山東大學回應稱,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由于審核把關不嚴,在相關報名表格中出現“結交外國異性友人”不當選項等問題,引發不良影響,對此我們深表歉意。我們向關心山東大學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誠摯感謝,對廣大網友的批評建議誠懇對待。
不過,對于網友將“學伴項目”等同于為留學生“拉皮條”的說法,校方也給予了反駁,該校官方公布的一份《山東大學“學伴項目”管理暫行規定》提到:參加學生自主接觸交流,交流活動應遵紀守法,不得以項目為由參與政治活動和各類其它活動,不得宿舍留宿,不得影響本人正常學習和生活。參加“學伴項目”的中外學生應相互尊重,相互幫助,不得騷擾他人,不得出現任何歧視性語言或行為。規定還對學伴外出活動作出明確要求,如與學伴外出活動,須報相關負責人同意。超過一天的外出活動,須書面提出申請,獲得批準后方可實施。市區外活動須另外簽署安全責任保證書。外出活動須時刻注意人身和財產安全,并將在外活動情況隨時報相關負責人等表述。
雖然學校給出了解釋,但并沒消退網友的質疑。即便學校的初衷是好的,比如留學生來中國生活和學習,確實比較困難,語言障礙、生活習慣的不同,作為禮儀之邦,校方安排“學伴”確實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不過在報名表中,還特別強調學伴的性別,將“結交外國異性友人”列為選項之一,在表頭用紅字注明:“請同學們盡可能詳細認真的填寫,以便為你匹配心儀的學伴”,卻讓人匪夷所思,也難免讓人聯想到“拉皮條”的狹隘思路上去。并且根據該校的公開資料,從 2017 年的 1 對 1 配對,改革為 2018 年的 1 個留學生配 3 個健康學伴,用 3 人學伴小組為留學生提供服務,還特意強調提倡異性學伴。于此,各項優惠政策給人的感官便是:那些來自世界各國的留學生來到中國的大學里,享受著高額獎學金,還有3名異性學伴相助,這優越的求學條件簡直不要太爽。
這么說當然不是反對資助和照顧外國留學生,而是說不能太過于“嬌寵”外國友人。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是,中國出國留學的學生大部分都是成績好的學生,國外正規大學的錄取門檻也很高,包括語言能力和學習成績的要求都非常高,須達到同等水平才行,并且國外學校資助留學生的力度整體低于本國學生。一份山東大學的預算表顯示,2019年度普通教育支出72.38億元,留學教育支出為5958.49萬元,其中來華留學教育支出5950.72萬元,是出國留學教育支出的765倍,后者僅為7.77萬元。
之前網絡上就爆出某大學為留學生提供單人宿舍公寓,配備空調等“特殊化照顧”,但像山東大學這樣不光給錢還“送人”的做法,還是讓人感受到了教育的不公平。這種不公平不僅來自物質資源的分配,還來自對本國學生人格上的矮化。更為可悲的是,由于招收國外留學生的門檻很低,像山東大學這樣的名牌大學,招收的留學生很大程度上都是學渣,所謂的人才吸納只注重數量不重視質量,大大地擠占了教育資源,讓更多本可以就讀的中國學生喪失了學習的機會。
禮儀之邦的榮耀、國家人才吸納的需要、國際地位的彰顯……這些道理都沒錯,但參照中國各大學對待留學生的各種照顧的“超國民待遇”,心里有種說不出的酸楚。無論山東大學的解釋如何無可挑剔,但事實勝于雄辯,隨著各種偏離軌道的優惠政策的推出,中國大學淪為外國留學生的“后宮”恐怕不是多余的擔憂。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