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宮崎駿執(zhí)導(dǎo)動畫電影《幽靈公主》上映,最終以193億的票房成績,成為的日本影史最高票房,宮崎駿就此準備退隱。
5個月后,卡梅隆執(zhí)導(dǎo)的愛情史詩《泰坦尼克號》在日本上映,最終以262億的票房成績刷新紀錄。
更不幸的還在后面,1998年剛剛開始,宮崎駿培養(yǎng)的接班人近藤喜文,因為工作勞累突然去世。次年,吉卜力工作室鐵三角之一的高田勛導(dǎo)演執(zhí)導(dǎo)的《我的鄰居山田君》,遭遇票房滑鐵盧。
在這樣的情況下,已經(jīng)近60歲的宮崎駿老爺子,選擇再次出山。
2001年,《千與千尋》終于誕生!
最終本土票房拿下308億日元,力壓《泰坦尼克號》成為日本電影票房第一,這個記錄至今無人打破。
2002年,第52屆柏林電影節(jié)上《千與千尋》斬獲最佳影片,這是柏林電影節(jié)歷史上首次由動畫作品得到金熊獎。
2003年,《千與千尋》斬獲第75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要知道,這個獎項自2001設(shè)立至今,17次都是被歐美動畫長片摘下(美國十六次,英國一次)。
那一年,年僅10歲的千尋一腳踏入神隱之境。
從荒蕪的樹林深處到繁華的油屋小鎮(zhèn),從廣闊無垠的草地到逼仄骯臟的湯屋湯池。
她遇見了緣分深遠的琥珀川白龍,善良的小玲,刀子嘴豆腐心的鍋爐爺爺,勢利的湯婆婆,孤單的無臉男......
這段神奇的冒險經(jīng)歷,不僅對千尋來說,既獨特又美妙。
同時,對于喜歡這個故事的觀眾而言,也是一份充滿慰藉和的存在。
故事里發(fā)生了什么,我想早已經(jīng)不用再多說,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故事外的故事。
宮崎駿的小心思
這部電影是宮崎駿的集大成之作,是獻給孩子的童話寓言,同時也送給大人們的社會警示。
宮崎駿常常會在故事之上建立基礎(chǔ)的世界觀。而這種世界觀,大多數(shù)時候是和我們生存的現(xiàn)實世界接軌的。
《千與千尋》故事里的神隱之境,處于和正常世界并行的平行宇宙之中。那里雖說比現(xiàn)實世界多了一份神妙,但實際說到底,就是一個殘酷的小型社會。
街邊有裝扮喜慶的商鋪,里面盡是看得人嘴饞的各色美食。
一到天黑,墻上掛著彩色的霓虹燈就亮了起來,街上開始人頭攢動。
故事的主場地湯屋,里面客人更是往來不絕。
湯屋,就是如此。
這里階級制度分明,有權(quán)有勢有錢的湯婆婆掌管一切,坐在最頂層暢享榮華富貴。
而底下的湯屋里,行走著各色人士。
客人們大多骯臟混亂不講禮貌,偶有幾個有禮貌又干凈的。
在這里工作的小嘍啰們被生活所迫,日夜勞作。
其中更有甚者見到錢財,根本就走不動道。參見被無臉男的金子迷得轉(zhuǎn)圈,最后被吞掉的青蛙。
但同時,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下,卻也不乏有些堅持內(nèi)心正義的好人。
從那以后,他就把千尋當做了自己的孩子,總是在最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
比如,一開始脾性蠻橫的坊寶寶。
他被湯婆婆驕縱豢養(yǎng),從未見過外面的世界,所以雖然體型一直在長大,但心智卻永遠只是個嬰兒。
直到他在無意中被錢婆婆變成了小老鼠,跟著千尋來這去那,才體會到生活的樂趣。
起先為了得到別人的關(guān)注,用金子來勾起湯屋員工的欲望,以緩解自己的苦悶。
卻在遇到了真心關(guān)心他的千尋之后,愿意為她放棄一切,默默地守護在她身邊。
還有,千尋這個十歲的小女孩。
在沒有進入神隱之境的時候,她是個依靠爸爸媽媽,略帶些幼稚的小女孩。
柔弱的身體,細得像火柴棍一樣的雙腿,走路一晃一晃,還經(jīng)常摔倒。
從進入了神隱之境后,千尋必須開始自己獨自一人在湯屋生存。在這個人類即為異類的世界里,她必須迅速學習在殘酷社會生存的規(guī)則。
她始終保持著一顆純善之心,不被湯屋的世俗爭斗扭曲。
所以一路上,她才能和白龍、小玲、鍋爐爺爺這些善良的人相遇,最后得以從神隱之境救出被變成豬的爸媽全身而退。
宮崎駿故事里的每一個人物,幾乎都映射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類人。
一切源于真實
宮崎駿的動畫能夠吸引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創(chuàng)作和靈感的來源。
他有強大的觀察力,觀察世間萬物,把其美妙賦予到自己的作品之中,使其成為藝術(shù)。
電影故事的主人公千尋,就是有真實人物原型的。
每年夏天,宮崎駿都會邀請朋友一家到他在日本辛蘇市的一棟山間別墅做客。
朋友有一個女兒,開朗活潑,鬼靈精怪,同時也有著和同齡小孩一樣的調(diào)皮和任性。
觀察了這個女孩很久以后,宮崎駿漸漸產(chǎn)生了一個想法:
現(xiàn)在的她,很開朗。
但生長在這樣一個世界里,她能夠在余生中一直保持這種狀態(tài)嗎?
這個問題,也成為了宮崎駿拍這部《千與千尋》的動機。
當時,宮崎駿決定以這個女孩為主角,拍一部能讓10歲的小孩子也能看的動畫。
比如,千尋的媽媽,原型是吉卜力工作室里的一個女同事。
宮崎駿觀察到她平日里吃飯時,喜歡肘部垂直向下,就把這個有趣的癖好體現(xiàn)在了電影里。
而電影開頭,千尋一家剛進入神隱之境時所經(jīng)過的集市建筑,也來源于日本實際存在的建筑。
那是東京江戶的開放式建筑紀念館,就在吉卜力工作室的附近。
這里的一大片建筑,全是17世紀晚期到90年代中期的原始建筑,宮崎駿對他們情有獨鐘。
現(xiàn)實中的建筑群
《千與千尋》/ 劇照
這些平日里窺得的或有趣,或美好的景象片段,全被宮崎駿用自己的方式放到了電影里。
在宮崎駿的吉卜力工作室,最核心的部門當屬動畫部門。
當一部動畫里的每一張圖稿,都要用手畫的方式來完成的時候,這就意味著:
工作室的員工,經(jīng)常會為完成作品爆肝通宵熬夜。
在制作《千與千尋》的時候,他們就是如此。
2001年1月的時候,宮崎駿不得已發(fā)布了聲明,說認為現(xiàn)在的工作力度太大了。
我來講個小插曲給大家體驗一下。
當時正值過年,吉卜力工作室的新年賀卡上沒寫著祝福,反而寫著一句讓員工們看了就肝疼的話:
我們有及時完成千與千尋嗎?
這種讓人觸目心驚的感覺,就像你過年在家葛優(yōu)癱的時候,卻突然收到了上司的郵件。
上面寫著讓你時刻記住自己的工作還剩一大截沒做,簡直太恐怖。
當時,宮崎駿剛好過了60歲大壽。
同時,也是《千與千尋》制作開始以后大約一年的時間。
電影預(yù)備在六個月后,也就是7月份首映。但是,工作室的進度卻并不順利。
滿打滿算,他們只完成了一半的關(guān)鍵動作。
照這種速度,至少還要大半年才能搞定。
另外考慮到上色和錄音,他們必須要用三倍速,才能準時完成!
有圖為證,當時宮崎駿老爺子,慌得都抖起腿來了。
但讓人又欽佩的是,即便在這種情況下,他還是一門心思著力于動畫的優(yōu)質(zhì)。
光是白龍掉下來這幾秒的情景,宮崎駿就費了很大功夫。
憑他的經(jīng)驗,龍是不能直接貼地的,而是應(yīng)該像蜥蜴像蛇一樣,從高處轟的一聲掉下來。
而龍在受傷掙扎的時候,應(yīng)該是什么反應(yīng),也要仔細刻畫才行。
為此,宮崎駿建議員工到鰻鱺飯店親眼觀看一下殺鰻鱺的情景。
還有,千尋給白龍喂藥的那個場景。
本來,在宮崎駿這里是一個很簡單的事。
但是由于年輕的員工們都沒有經(jīng)驗,宮崎駿也專門花了很長時間向員工傳達了他的想法。
他拿狗來做比喻。
當你想強行往狗的嘴里塞東西的時候,一般情況下狗會自覺反抗,緊閉嘴巴,然后漏出兩側(cè)的齒齦。
為了更好地理解宮崎駿,年輕的成員們?nèi)サ搅双F醫(yī)院,專門觀察狗狗的真實反應(yīng)。
在時間不夠,又必須保質(zhì)保量的情況下,最后宮崎駿不得已把動畫創(chuàng)作員增加到40個,是平常人數(shù)的兩倍。
在最后一個月里,員工們還是沒日沒夜的在工作,吃飯也是輪番在公司煮大鍋飯吃。
當然,他也不例外,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
在《千與千尋》專輯里,有一首叫《油屋》的歌,是久石讓作曲,宮崎駿自己親自作詞。
歌詞簡直是貼切的描繪了他們這段日子。
剛剛睡醒。卻又要開始工作。
我的身體感到很沉重,而心情更加凝重......
堺雅人,新垣結(jié)衣主演的日劇《勝者即是正義2》,第七集《漫畫老爺爺》里的動畫導(dǎo)演,原型就是宮崎駿。
這個世界值得去愛
前幾天,為千尋配音的聲優(yōu)柊瑠美宣布結(jié)婚了。
今年她已經(jīng)31歲,回到為《千與千尋》配音的那時候,她只有13歲。
但是因為仍有一些殘余的工作,宮崎駿不能離開自己的工作室太遠。為了能同時兼顧工作室和錄音工作,他們把離吉卜力工作室不遠的一個攝影棚改裝成了錄音室。
但是在《千與千尋》專用的這個攝影棚改造的錄音室中,演員和錄音工作人員之間是沒有防音玻璃的!
所以一旦開始錄制,就要保持絕對安靜。
一開始,她是無法掌握這三個字的正確讀音,加上緊張的情緒,總是不能到達狀態(tài)。
除了她之外,還有好幾個聲優(yōu)的配音過程也很有意思。
他當時已經(jīng)有45歲的演藝經(jīng)驗,但卻還是第一次為角色配音,激動地經(jīng)常做出各種手勢。
為巨大的坊寶寶配音的聲優(yōu),實際上是一個七歲小弟弟完成的。
沒錯,他也是在新海誠那部大火動畫《你的名字》里,為男主立花瀧配音的聲優(yōu)。
搞笑的是,錄音結(jié)束后,這包炸雞還被導(dǎo)演宮崎駿帶頭吃掉了。
眾所周知,宮崎駿和久石讓兩位大師,是多年的靈魂搭檔。
早在2008年的時候,久石讓為宮崎駿的動畫做的曲,就已經(jīng)能輕易支撐起一整場音樂會。
宮崎駿的動畫配樂,基本都被久石讓承包了,兩位神仙搭檔,可以說是天作之合。
至今為止,只要你隨意打開一張宮崎駿動畫的專輯,準保能看見一連串的久石讓。
但是這種不必多說的默契,卻在《千與千尋》這部經(jīng)典之中出現(xiàn)了意外。
有一天,宮崎駿在制作《千與千尋》的時候再一次聽了這首歌。
他突然意識到,這首歌的主題和電影,是一模一樣的!
就在我的內(nèi)心中,已然被發(fā)現(xiàn)......
隨著列車一直開往未知世界,歌曲唱到尾聲,就像做了一個夢。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