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6月臨近,不少人都開始加入到跑步的行列,更有跑者打算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備戰和訓練,準備下半年的馬拉松。
有備而來,才能勝券在握!因此在開跑前,你是否思考過如何訓練更專業?如何更科學地迎戰馬拉松呢?
心率 :掌控運動強度 規避可控危險
參加馬拉松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對于新手來說,參加馬拉松要做好各種準備和訓練。參加一場馬拉松,要花多長時間準備呢?
規劃好備戰時間,接下來就是持之以恒的訓練了。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刻苦訓練,而忽視了科學訓練的方法,長此以往,可能導致成績提升效果不顯著,還可能因為過度訓練對讓身體處于疲勞的狀態,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科學的訓練方式是什么呢?由于跑步過程中,心率的變化是隨跑速變化而變化,并成正比,即跑速慢心率慢,跑速快心率也快。因此,越來越多的跑者,選擇用心率來指導跑步訓練,即在特定的心率下進行訓練來提高心肺能力,而不是傳統的按照配速來進行訓練。
通過對自身的心率進行測定,跑者能夠較為直觀地對自己的訓練效果進行評估,了解跑步強度是否足夠或是超出身體正常承受范圍,以此來調整自己的訓練計劃,并獲得更好的提升。
因此,心率的準確性,無疑對于跑者對于自身運動狀態的調整至關重要。如何才能實時了解自己的心率區間,根據心率數據來調整運動強度呢?
GPS動態光心率跑表E2,以秒為單位的動態連續心率監測,實時反饋跑者的運動心率數值。如此一來,跑者就能通過可視化的數據,了解自身的跑步強度是否超出身體可承受范圍,更及時有效地調整運動計劃,達到更有效的運動效果。
復盤:記錄奔跑軌跡 循序提升成績
在科學訓練的前提下,周期性的練習和跑量的提升,都是至關重要的。那么,該如何有效提升跑量呢?一般建議,周跑量遞增不超過10%,也有更保守的定義為不超過5%。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基礎訓練階段:
建議從初級有氧慢跑起步,跑步小白可以從快走開始,每天快走半小時,每天比前一天快一點。兩周之后,就可以嘗試跑起來。讓身體逐步適應運動能力,再逐漸增加跑量,時間控制在4-5周。
強度訓練階段:
跑量相對比較大,每周3-5次跑步,每周有一次距離較長的跑步,其他時間進行非長距離的輕松跑即可。對于新手,12公里已經算長距離了跑;而對于有一定基礎的跑者,15-20公里的距離在半馬訓練中算長距離的標配。
賽前調整階段:
比賽前兩周為調整期,主要是調整身體狀態及心理狀態,減少運動量。賽前一周的訓練量不建議超過12km,賽前四五天可以做一次3-5km的比賽計劃配速跑。
簡而言之,備跑馬拉松就是不斷適應調整的過程,讓自己在科學的訓練中,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記錄下每次跑步的數據,對于及時調整訓練十分重要。GPS動態光心率跑表E2憑借GPS+北斗+GALILEO三星定位,快速搜星,精準定位,能夠幫助您準確記錄下每次訓練的軌跡和數據。
同時結合宜準APP使用,跑者能夠清晰地看到跑步的線路,準確得知每次跑步過程中的時長、距離、燃燒卡路里、心率、配速、步頻等相關數據。每次跑步數據的有跡可循,有利于跑者準確回顧每一次跑步過程,在復盤中,循序漸進地提升自己的跑步成績。
值得一提的是,伴隨夏天到來,備跑過程中,戶外陽光越來越耀眼。隨身攜帶的手機,有可能出現看不清楚屏幕的情況。如果佩戴上GPS動態光心率跑表E2,這一問題,就隨之迎刃而解。
GPS動態光心率跑表E2采用的是戶外運動專用陽光屏——日本JDI半透半反射高清屏,專為戶外運動設計,光線越強,顯示越清晰。
總之,備戰馬拉松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制定馬拉松的訓練計劃時,應該結合自身的健康狀況和運動經驗,始終以安全為第一目標,準備充分了,再出發!
最后,如果你也想在夏初時刻,升級自己的跑步裝備,是時候考慮這款GPS動態光心率跑表E2,讓自己的步伐,離馬拉松更近一步。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