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2019中國整合醫學大會在西安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絡病研究與創新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吳以嶺教授出席會議并在整合中醫藥論壇作題為《脈絡學說構建及其指導微血管病變防治研究》的學術報告,詳述脈絡學說構建的歷程與絡病理論指導下研發的系列通絡藥物在微血管治療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吳以嶺院士出席會議并在整合中醫藥論壇作主題報告
錢學森曾提出:“中醫的現代化可能引起醫學的革命,而醫學的革命可能要引起整個科學的革命”。吳以嶺院士表示,將西醫的還原分析與中醫的整體辨證相結合,即朝向未來醫學發展方向的整體醫學。
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微血管病變是這類重大疾病臨床治療的難題。近年來,吳以嶺院士帶領國內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領域權威專家開展大量研究,系統構建絡病理論體系,探尋出通心絡膠囊、芪藶強心膠囊、參松養心膠囊等通絡藥物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重大疾病、保護微血管的重要作用機制——保護血管內皮,有效驗證了通絡藥物的獨特臨床療效,是中醫與西醫團結協作、整合發展的標桿,也是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典范。
對于整合醫學,吳以嶺院士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強調,整合醫學代表了我們國家和世界醫學發展的未來方向。在生物醫學模式下,把人體分解成組織、器官、細胞,乃至分子水平,似乎給人一種“一葉障目不見森林”“只見疾病不見人”的傾向。中醫學是系統思維,系統思維下做臨床辨證論治。整合醫學恰恰是整合了中醫藥整體系統的思維和現代西醫學的生理學、實驗分析等兩種優勢,同時把人文社會科學、環境氣候等等各個學科,都往醫學領域整合,最終建立一種“以人為中心、以健康為中心”的涵蓋了各個方面優勢的整合醫學,這是符合21世紀生命科學發展的新的趨勢。
張伯禮院士表示,吳以嶺院士建立了絡病的診斷標準,揭示了絡病的發病機理、治療微血管病變的關鍵機制,并研制了絡病理論指導下治療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現代重大疑難疾病的藥物,是中醫基礎理論的傳承與創新。面對國家和臨床的重大需求,吳以嶺院士傳承、開拓、創新,特別是在醫和藥的整合,臨床和基礎的整合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為我們作出了示范,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2019中國整合醫學大會在西安召開,83名兩院院士、181名大學校長、3000多名醫院院長齊聚一堂
據悉,本次會議由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師協會整合分會主辦, 83名兩院院士、181名大學校長、3000多名醫院院長齊聚一堂,共同交流綜合醫院未來發展方向與目標,共同研究整合醫學的臨床診療方法,共同推進整合醫學指導下相關技術發展,超過2萬名代表現場參會。
本次大會還特別設立“以嶺整合醫學獎”100萬元,中國工程院王辰院士、吳以嶺院士在大會開幕式為獲得首屆“以嶺整合醫學獎”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陳竺教授與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張亭棟教授頒獎,以表彰他們在世界上首先發現并應用三氧化二砷成功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型白血病,他們在中醫與西醫整合、基礎與臨床整合、醫學與藥學整合、研究與開發整合方面作出了世界性的、開創性的杰出貢獻。
中國工程院王辰院士、吳以嶺院士為獲得首屆“以嶺整合醫學獎”的陳竺院士、張亭棟教授頒獎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