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曲晴
日前,記者從市城管委了解到,今年,除了備受關注的水西公園二期將開放外,還將完成水上公園、動物園、南翠屏公園等8座公園的建設提升,努力把綠送到百姓的家門口。
自水西公園建設以來,一直備受市民游客關注,水西公園與水上公園遙相呼應,形成天津“南有水上,西有水西”的城市園林格局。水西公園是我市目前最大的城市公園,規劃用地達到140萬平方米。目前正積極推進二期建設,確保今年“五一”前,高水平全面開園。
今年,市城管委將持續推進大綠大美建設,完成市屬水上公園、動物園、南翠屏公園,和平區中心公園,南開區長虹公園,河北區笑石園,紅橋區鐵道鋼花園等的提升改造,并新建河東區成林莊道街心公園,再打造一批群眾休閑健身的好去處。此外,河西區泗水道與鄱陽路交口的地塊已經有了規劃,該地塊一部分用于體育用地,一部分用于公園用地,將按照規劃建設公園,建成后免費向公眾開放。
新聞延伸
水西公園特色:中西合璧
水西公園按照生態、大綠、自然、低碳、精致的設計理念,建設“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富有地域特色的新津派園林代表作。在公園設計和建設中充分結合了天津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質,凸顯了九河下梢、東西交匯、多元融合、開放溫良的獨特氣格。在細節中凝聚天津文化元素, 使之成為與雍容華貴的“京派園林”和柔媚纖細的“海派園林”三足鼎立的傳世之作。
首先,公園以水為“魂”合理規劃空間布局。水西公園尊重場地原有肌理與地貌形態,以對自然風貌最小擾動為原則,圍繞水體形成三區。東部以唯美的園林元素塑造精致經典的濃蔭休憩和活動場地,體現人與景觀、文化與歷史的互動。中部通過濃密綠蔭與寬廣水面的空間對比,突出大水大綠、美觀大氣的公園標志性景觀,形成了林水交融、鳥語花香的宜人風景。主湖面的北側堆山建閣,成為公園制高點“數帆臺”,供游人一覽“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優美畫卷。西部突出水道幽深、蘆花飄蕩的濕地盛景。從而形成了各具特色、完整統一的空間布局。
園內的地形變化進一步豐富了景觀層次、加強了公園的空間圍合和景觀品質。改善了園內的小氣候,為植物提供了多元化的生長空間,喬灌草配置與地形變化相融合,形成了豐富的林緣線和林冠線變化,漫步園中隨處可體驗“城市山林”的自然環境。
其次,新中式風格基調營造精品人文景觀。水西公園建設汲取天津園林文化中的精粹和重要典籍記載,在總體空間結構特征下,在關鍵點位布局建設藕香榭、屋南小筑、侯月舫、數帆臺等21個園中園,景點以新中式風格為基調,突出了“黑、白、灰”的優雅色調,“輕、雅、秀”的建筑體量和“情、神、趣”的園林意境。這些建筑和小品再現了“澤國水鄉”及“北方江南”的天津意向,引發人們對天津悠長文化的聯想及回憶,講述了有深度有溫度的“天津故事”。為市民游憩、文化展示和科普宣傳提供了豐富體驗,使公園成為有生活、有生機的城市舞臺。
攝影:段毅剛
此外,公園種植風格定位為大綠大氣,融入新中式植物景觀的簡潔明朗,突破性嘗試天津本土頂級植物群落的應用。選用天津鄉土樹種作為基調樹,栽植植物品種368個,開創了天津市新建公園種植規格之最,其中喬木1.5萬株,花灌木2.3萬株,以及13萬平米地被植物,以復層異齡混交林形成公園林木覆蓋的主要形式,種植規模及品質在國內居領先地位。同時,在公園建設中,大力推廣使用新材料、新技術,實現了低碳、節能、綠色的環保理念。遵循海綿城市的建設標準,在公園建設了完善的雨水回收系統,實現了雨水的蓄存和再利用,使其成為“每一寸土地都能呼吸”的城市公園。同時,大量使用新型環保材料和節能燈具,展現公園建設的時代性和技術含量。
另悉,水西公園以人為中心,踐行“公園城市”新理念。公園設置2.5公里環湖健身步道,并設置3.5萬平米的體育園,為市民提供4塊五人制足球場地、2塊標準籃球場,8塊迷你籃球場、2塊標準門球場、2塊標準網球場、4塊籠式網球場以及輪滑、乒乓球等10類體育健身活動場地。公園采用林蔭泊車模式,公園共設置6個機動車停車場,1452個機動車停車位(含32個大型車車位)以及8個非機動車停車場,4200個非機動車停車位。目前已建成機動車停車位560個(含8個大型車車位)。上述配置規格數量在全國同類公園中名列前茅,充分細致地考慮市民使用需求,同時助推天津市頂級城市公園新航程。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