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國家衛健委舉辦例行發布會,介紹《解決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突出問題工作方案》以及有關地方健康扶貧典型經驗,并針對現下關注的一些熱點問題為記者們做了解答。
一、防止因病致貧返貧,確定“三個一批”分類救治策略
國家衛生健康委扶貧辦主任、財務司司長何錦國:近年來,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有關部門認真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把防止因病致貧返貧作為主攻方向,研究確定了“三個一批”分類救治策略,精準施策,全力推進,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明顯提升,貧困患者得到及時救治且醫療費用負擔大幅減輕,已經有670萬戶因病致貧返貧貧困戶實現脫貧。主要做法如下:
1、貧困患者得到基本救治。大病專項救治病種全國范圍內擴大到25種,很多地方在此基礎上增加到了30多種。對慢病患者落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截至2019年6月底,全國1435萬貧困大病和慢病患者得到基本救治和健康管理服務。
2、貧困患者費用負擔明顯減輕。推動建立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政府兜底保障機制,實行縣域內住院“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即時結算,2019年上半年,全國貧困患者醫療費用個人平均自付比例控制在10%左右。
3、貧困地區醫療服務能力逐步提升。組織全國1107家三級醫院“一對一”對口幫扶832個貧困縣的1172家縣級醫院,建立遠程醫療網絡,全面提升貧困地區縣醫院診療能力。從2019年上半年健康扶貧動態管理數據系統看,94.5%的貧困患者在縣域內得到妥善治療。
4、推動疾病預防關口前移。加大貧困地區重點傳染病、地方病綜合防控力度,涼山州艾滋病母嬰傳播率較2017年下降了25%,下降了四分之一。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累計惠及580多萬兒童。健康促進三年攻堅行動在貧困地區普遍落地,健康扶貧與健康中國戰略正在壓茬推進。
值得注意的是,在《解決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突出問題工作方案》中指導各地堅持目標標準,強化政策措施,全面解決基本醫療有保障突出問題。文件里有幾個方面:
①明確了基本醫療有保障的標準和要求。基本醫療有保障主要是指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等制度保障范圍之內,常見病、慢性病能夠在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獲得及時診治,得了大病、重病后基本生活有保障。結合實際,《工作方案》進一步細化了工作指導標準,指導各地把這項工作做好。
②提出了解決基本醫療有保障突出問題的三大主攻方向。首先,加強縣醫院能力建設。將符合條件的貧困縣縣級醫院全部納入全民健康保障工程支持范圍。加大“組團式”幫扶力度,加強針對當地疾病譜的臨床專科建設。推進遠程醫療,實現貧困縣縣級醫院遠程醫療全覆蓋。第二,推進“縣鄉一體、鄉村一體”機制建設。通過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一批、“縣聘縣管鄉用”和全科醫生特崗計劃聘用一批和從縣醫院選派一批等方式,解決鄉鎮衛生院無合格醫生問題。通過“鄉聘村用”、從衛生院選派醫生到村衛生室開展巡診或派駐等方式,解決村衛生室無合格醫生問題。第三,加強鄉村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力爭到2019年底前,全面消除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和人員“空白點”。
③全面落實重點傳染病、地方病綜合防控三年攻堅行動。做好艾滋病、結核病、包蟲病、大骨節病綜合防治工作。
二、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已全部建成至少1家縣級公立醫院
新聞發布會上,何錦國司長還公布了關于當前貧困地區縣鄉村衛生服務體系的一組數據:截止到2018年底,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已經全部建成至少1家縣級公立醫院。
其中,773個縣至少有1家縣級醫院達到了二級醫院的服務能力,占比92.9%;在832個國家級貧困縣所轄的12899個鄉鎮當中,超過1.1萬個鄉鎮的衛生院基礎設施已經達標,占比88.1%;1.2萬個鄉鎮的衛生院至少擁有1名全科醫生或者執業(助理)醫師,占比94.5%;在16.6萬個貧困地區行政村和建檔立卡貧困村當中,13.8萬個行政村的衛生室基礎設施建設達標,占比83.1%;15.8萬個行政村的衛生室至少已經擁有1名合格的鄉村醫生,占比95.2%。
同時,司長還透露,三級醫院對口幫扶全國832個貧困縣縣醫院實現了全覆蓋。截止到2018年底,三級醫院已經派出超過6萬人次的醫務人員參與貧困縣縣級醫院管理和診療工作。提供門診診療服務超過3000萬人次,管理出院患者超過300萬人次,住院手術超過50萬臺。通過派駐人員的“傳幫帶”,幫助貧困縣縣醫院新建臨床專科5900個,開展新技術、新項目超過3.8萬項。已有超過400家貧困縣的縣醫院成為二級甲等醫院,30余家貧困縣縣醫院達到三級醫院的水平。
三、村醫招不進,留不住難題如何破?
近日,河南省通許縣“36名村醫集體辭職”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和熱議
在例行發布會上,這一問題也再次成為焦點,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司長宋樹立在會上明確表示,國家衛健委已看到有關報道并高度重視,已經要求河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立即調查核實情況。
“無論問題出現在哪個環節,都要調查清楚,立即整改。政府要切實履行職責。”宋樹立司長稱。她還強調,歡迎媒體進行監督,國家衛健委會認真核實調查,認真加以解決,保障鄉村醫生的合法權益,讓他們能夠安心、放心、舒心的為廣大農村居民提供更好地醫療衛生服務。
宋樹立司長表示,鄉村醫生是廣大農村居民健康的“守門人”,在維護農村居民廣大群眾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國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鞏固和發展縣鄉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也采取很多措施提高鄉村醫生的待遇,穩定鄉村醫生隊伍,讓他們更好地為農村居民健康服務。
“基層的醫療衛生工作,特別是貧困地區的基層工作難不難?肯定難。不難不叫攻堅戰,不難不用解決突出問題。是不是無解?不是。”她強調,目前有不少地方也都有很多好的案例和經驗可供借鑒。
何錦國司長也在會上發言,長期以來,衛生健康資源始終存在著資源總體不足、分配不均衡的問題,農村貧困地區尤其突出。為了全面摸清基本醫療有保障的現狀和底數,2019年1月,我委會同國家醫保局、國務院扶貧辦,對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和建檔立卡貧困村開展了全面的排查。
排查發現,截止到2018年底,全國還有46個鄉鎮沒有衛生院,有些鄉鎮的人口非常少。有666個衛生院沒有全科醫生或者執業(助理)醫師,80%集中在“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1022個行政村沒有衛生室,6903個衛生室沒有合格的村醫,53%集中在“三區三州”;1495個鄉鎮衛生院、24210個村衛生室沒有完成標準化建設。
據介紹,國家衛健委將解決這些突出問題作為健康扶貧的底線性任務,以加強縣醫院能力建設,“縣鄉一體、鄉村一體”機制建設、鄉村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作為三大主攻方向,力爭到今年年底,全面消除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和人員的“空白點”。實現貧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醫生看病,提高貧困地區縣鄉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特別要提升貧困群眾的健康獲得感。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