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昆明6月18日電 題:南亞東南亞商品在昆明:從“嘗鮮”到“常鮮”
中新社記者 胡遠航 張丹
“咖哩咖哩香蕉木瓜,榴蓮臭臭配香茶……”18日,為期一周的2019南亞東南亞國家商品展暨投資貿(mào)易洽談會(下稱“商洽會”)接近尾聲。前來掃貨的昆明市民周捷,拖著滿滿一筐“戰(zhàn)利品”,忍不住哼起小曲。他的“戰(zhàn)利品”,包括家中常備的泰國冬陰功調(diào)料、緬甸草藥膏,還有“新發(fā)現(xiàn)”——印度紅茶。
資料圖:2019南亞東南亞國家商品展暨投資貿(mào)易洽談會在昆明開幕。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第一次接觸泰國冬陰功湯還是在10多年前的中國昆明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下稱“昆交會”)上,嘗了一口就喜歡上這種酸酸辣辣的味道。后來,昆明有了泰餐廳,想念這個味道就去飽餐一頓。再后來,在超市就可以買到原料,冬陰功湯又變成餐桌上的‘常客’。”周捷說,這一次來逛商洽會,除了補貨,“主要還是想看看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周捷和冬陰功湯的故事,折射出南亞東南亞商品在昆明從“嘗鮮”到“常鮮”的變遷,也見證了南亞東南亞主題商品展在昆明的成長。
事實上,早在上世紀90年代,云南省就通過舉辦昆交會,打開了通向南亞東南亞乃至世界各國貿(mào)易的大門。2003年,第11屆昆交會首次開設“東盟館”,東盟十國攜各國特色商品正式走進昆明市場。2004年,昆交會又增設“南亞館”,開始銷售南亞商品……
如今,經(jīng)過26年的蝶變,昆交會已衍生出中國—南亞博覽會、商洽會等一系列展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參展,助推眾多南亞、東南亞商品走進中國市場,也早已融入昆明人的生活。
在昆明的大型超市,人們可以隨心所欲挑選印度咖喱、泰國香茅草、柬埔寨大米、越南咖啡、馬來西亞燕窩等商品;在水果市場,昔日昂貴的泰國青柚、山竹、榴蓮等熱帶水果正以實惠的價格售賣;位于市區(qū)的東南亞商品城或大型批發(fā)市場,緬甸紅木、尼泊爾頌缽、巴基斯坦地毯、越南拖鞋等也應有盡有。
在2019商洽會現(xiàn)場,東南亞館、南亞館依舊是人氣最旺的場館之一,數(shù)千客商云集,人頭攢動。細細尋訪,參展商里既有熟面孔,也不乏新朋友。消費者中,有人是為了“補貨”,也有人在不斷“嘗鮮”。
已連續(xù)參展多年的越南平仙鞋業(yè),在展臺上擺放了一個醒目的淘寶店鋪二維碼。“平仙拖鞋先是在云南等地積攢一定口碑,后來又通過網(wǎng)絡賣到中國更多地方。”參展商黃玲珍說,這一次他們帶來運動鞋等新產(chǎn)品,希望能開拓一些新的市場。
“前年朝鮮首次來參展,我買了久負盛名的高麗參;今年,我又發(fā)現(xiàn)緬甸產(chǎn)的青柚。”“嘗鮮派”市民葛先生說,期待展會能保持“嘗鮮”功能,昆明也能越來越開放。(完)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