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條貴州新聞刷爆朋友圈,《數字看發展:建國70年來 貴州經濟增長翻天覆地》。
這是一篇振動人心的新聞,慢慢梳理貴州70年發展,讓人新潮起伏,看數字,人心振奮。
70年前,貴州一貧如洗,單一的農業產業,高原就是那個高原。
70年后,不同的時期,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單一的農業產業,有了新的跨越。
1949年,貴州地區生產總值6.23億元,1978年上升到46.62億元,1984年突破百億元,2000年突破千億元,2015年突破萬億元。
簡單的一組數據,卻跨越70年,這70年來,貴州經歷了無數風風雨雨。但總體全面向好,卻是貴州不變的實力。
今天,終于“實錘”敲響,貴州卻站在了一種至高之點,有了自己的“話語”權利。綠色經濟異軍突起,大數據發展驚人,旅游成為了經濟發展支柱,全國位次長期掛末的局面,有了極大的提升。
貴州之貴,真正開始“顯山露水”,而不是過去的“蠻荒”高原,被人稱為“荒山野嶺”。
“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產業革命”,讓貴州農村處處充滿了產業的“風景”。
2018年,貴州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達到2112.72萬畝;果園種植面積869.43萬畝;茶園種植面積698.71萬畝。
同樣也是一組數據,說明了貴州農業產業化,逐漸有了規模實體,與時代發展接上了“軌”。
而工業、民生、環境、基礎設施提升,更是速度驚人。高速公路里程6 453公里,縣縣通高速,讓貴州的山,貴州的水,更加貫通融匯。
鐵路、機場、高鐵,水運......畫出了貴州“騰飛”的底蘊。多彩民族風,更加絢麗與精彩。
如今,文明和生態,成為了貴州對外宣傳的“牌子”,慕名貴州投資興業,安居發展的人絡繹不絕,更加兌現了那句話“五百年后看 云貴勝江南”的金句,是實實在在的哲理。
"數"說貴州,70年壯麗蛻變,是70年艱辛的歷史,更是70年鑄就輝煌的時刻。
黔“道”不難,黔“道”不易, 一項項中國第一,世界第一征服著這方山水,更加期待“綠肺”貴州,繼續譜寫“蛻變”旅程。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