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惋惜:他的病及時發現就好了
23歲的劉某(化名)回憶起一年前在美國持槍威脅室友的事,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我那個時候膽子怎么會這么大的,現在想起來跟做夢一樣。”而當時的劉某,其實深陷在抑郁-躁狂癥(雙相情感障礙)的泥淖里。
高中畢業后出國留學
無人管束的他抽煙喝酒,晝夜顛倒
劉某高中畢業后到美國讀書,一下到陌生環境,自由到無人管束,頓時無所適從。他學會了抽煙,常常晝夜顛倒,晚上玩,早上睡覺,也沒好好讀書。
這樣過了一個學期,劉某還是因為不適應環境郁郁寡歡,被診斷為抑郁癥,回國治療了一個假期,病情穩定后重新出國。他服用了一段時間的抗抑郁藥,直到自己認為沒問題了,停藥。之后正常地過了一年。
去年,劉某大三,他開始覺得自己精力非常充沛,非常能干,每天只需睡三四個小時。他也不去讀書了,在美國注冊了家公司,到處去和人談業務,半夜給父母打電話說他的理想抱負,整天忙忙碌碌,狀態似乎前所未有的好。
劉某父母隱隱覺得兒子的情況好像又不對了,趕緊叫個親戚去美國把劉某帶回來。那個親戚到了美國后,也覺得劉某情緒過于亢奮,跟換了個人似的,可他根本無法把劉某帶回國。
“我沒病!我現在狀態這么好!怎么會有病!”劉某激動地對親戚說。
那次回國沒有成功后,劉某就出事了。他弄到了持槍證,買了槍。一天,劉某與室友一言不合,起了沖突,劉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拿出槍威脅室友!
室友嚇得報警,劉某被美國警察強行送到醫院做檢查,被診斷為躁狂癥發作,立即強制治療。出院后,因他持槍威脅人、簽證到期未續、學分不足等原因,被美方遣送回國。
劉某得的是抑郁-躁狂癥
回國后,劉某又找不到那種亢奮的狀態了,重新陷入到抑郁的情緒里,兩月沒有出門。父母把他帶到杭州市七醫院情感障礙科主任譚忠林博士那里。譚博士經詳細診斷,確定劉某患的是抑郁-躁狂癥,也叫雙相情感障礙。
“抑郁-躁狂癥的特點是,病人的情緒在一段時間內特別低落消沉、一段時間內又會特別亢奮積極,總在兩種極端情緒中循環往復。”
這種病很容易被診斷為抑郁癥,因為病人在輕度躁狂階段,自我感覺很好,不會覺得有病,旁人也不易察覺;而抑郁狀態時,病人自己就會覺得痛苦,因此抑郁-躁狂癥患者往往是在抑郁發作時就診。
“抑郁癥就要吃抗抑郁藥物,而抗抑郁藥物的原理是調高病人的情緒興奮點,如果這是一個雙相情感障礙的病人,那么抗抑郁藥物反而會促使他躁狂的一面發作。”
譚博士說,病人一開始只表現為抑郁癥狀,但仔細觀察的話,其日常生活中還是具有一些潛在的容易轉相的危險因素的。“比如生病之前精力特別旺盛、吸煙喝酒很厲害、生物鐘完全紊亂、家族中有雙相情感障礙遺傳史等等。這樣的病人醫生在配藥時要特別注意,家人也要格外留心他們的情緒變化。”
譚博士碰到過好幾個“小留學生”,到國外出現情緒問題了;回到國內休養,好了;再去國外,再次復發。
“把一個人放到完全陌生的地方,無親無友,甚至語言也不甚通暢,對他的環境適應能力是很大的考驗,很多人都會或多或少的出現情緒問題。現在到國外留學的中學生越來越多,他們年紀小,在國內事事有人包辦,到了國外一下子全部放開,很容易不適應。”
譚博士說,家長在孩子留學時要經常聯系,幫助他們解決獨自生活的困難,傾聽他們的情緒發泄。對于已經明確有情感障礙的患者,一定要堅持系統治療,定期訪問醫生,不能擅自停藥。春季尤其是情感障礙高發的時間段,抑郁好發于早春,躁狂好發于春夏。
(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