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已經三月底了,大班的孩子們進入第二學期馬上就要面臨升小學的現狀了。為了幫助孩子們從生理、心理、行為習慣等方面做好入學前的準備,以積極、陽光的心態迎接小學生活,老師也會在本學期里陸續開展一些幼小銜接的主題活動營造相關氛圍。
所以今天小燕為大家整理了3個方法+配套環創,從環境、能力以及心理培養方面給各位老師給予建議,一起來為孩子的幼升小做好準備吧!
環境準備
教師可帶領孩子開展相應的領域活動和區角活動,并結合活動裝飾教室的主題墻。
例如:
社會活動:說一說我心中的小學(以談話活動為主)
美術活動:我心中的小學、我設計的書包,
科學領域:小學和幼兒的區別,
區角活動:我搭建的小學等等。
以下小燕搜羅全網收集了一些主題墻的設計,希望能幫到大家。
搭建我心中的小學
每個孩子的心里,都有一個對未來小學的好奇想象,這些關于小學的暢想,不僅意味著孩子們真的要離開幼兒園去往新的校園,更能提前幫孩子們了解小學、認識小學。所以讓孩子們自由發揮,搭建出他們心目中小學的模樣。
我心中的小學老師
在主題墻的邊角,還可以設置一塊“我眼中的老師”區域,讓孩子去想象小學老師的樣子,對小學生活更加充滿期待!
幼兒園和小學的區別
幼兒園與小區的區別,可以通過這些主題墻布置加深孩子的理解哦。讓孩子們進一步了解小學生活,加強適應能力。
書包里有什么
上小學了,要背起小書包啦。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書包里都有什么東東嗎?讓孩子們自己收拾自己的小書包,一方面潛移默化獨立意識,一方面加深幼小銜接的影響。
參觀小學照片布置墻
當然啦,參觀小學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拍一些實景照片裝飾到主題墻上。
幼兒園倒計時記錄墻布置
幼小銜接是銜接的幼兒園和小學,那就意味著孩子必然要體會分離,然后離開幼兒園。雖然這是一個略帶傷心的話題,但我們依然能用美麗的環創凸顯這段日子的快樂和美好!
設計一個離園倒數日吧,讓孩子們更珍惜在一起的時光。
展望美好的小學生活時,也要更為珍惜我們僅剩的這些時光。
能力準備
專注力準備
幼兒園的上課時間普遍為20分鐘,而小學的上課時間會延長到40分鐘,這就要求孩子們要有足夠的注意力才能堅持下來。
所以,培養孩子注意和傾聽的能力對大班老師來說非常重要。
報數游戲:
1.老師先報簡單的數字,讓孩子復述,再逐步增加一位數,以此類推。
2.從老師開始,組織孩子們依次報數,依次循環。
孩子在游戲的過程中可以集中注意力聆聽。
互動游戲:
1.通過鏡子游戲讓孩子通過觀察模仿動作,幫助他們提高注意力。
2.組織孩子玩傳聲筒游戲,4~5人一組,通過動作和肢體語言進行傳話,同時可以鍛煉孩子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
區角游戲:
通過游戲逐步延長幼兒活動時間,引導孩子將一日作息概念和小學課堂相匹配,讓孩子了解小學要上什么課,需要花多少時間。
閱讀習慣準備
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孩子進入小學做準備,老師可以通過閱讀區布置增加孩子們對閱讀的興趣。
大班老師需要逐步增加圖書投放的種類,選擇類型較全、文字稍多的書籍,通過創設豐富的圖書角活動增添孩子的興趣。
推薦圖書:《揭秘地球》《揭秘海底》《兒童百科全書》《動物百科全書》《宇宙百科全書》》《熱帶雨林百科全書》《數學繪本系列》等科普類讀物。
同時,也要請家長重視起睡前閱讀,挑選一些孩子喜歡的繪本故事和他們一起觀看,在家里陪伴孩子享受徜徉書海的樂趣,提高閱讀理解的能力。
書寫能力準備
幼小銜接不教寫字教什么?
教書寫能力準備。
我們可以在區角中展開豐富的前書寫活動,讓孩子用筆或其他書寫替代物感知、涂畫、模擬書寫的過程和軌跡,在入學前構建書寫經驗,入學后更快適應書寫學習。
1.沙盤游戲
材料:沙盤、豆盤、鹽盤
利用非正規的書寫材料進行沙盤游戲,鼓勵孩子用手指進行書寫,可以練習線條或者模仿文字、字母和數字。
2.日常滲透
將教室中的圖片標識替換成圖文標識或文字標識,幫助孩子建立認識和習慣,喚起孩子對文字的興趣。
3.引導模擬
通過線條模擬的形式引導孩子學會掌握手掌的力度,正確握筆,鼓勵孩子多寫多畫,培養他們對書寫行為的熟悉程度。
心理準備
幼小銜接不僅需要老師的努力,更需要家長的重視。在家長工作中,老師要向家長傳遞觀念,在家中也對孩子進行鼓勵,幫助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1.多贊賞孩子
從語言上形成支持和鼓勵,可以經常跟孩子說:“寶寶長大了,可以上小學了,媽媽真高興看著你長大”。讓孩子從心里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可以迎接新環境和新伙伴。
2.減少消極暗示
不經意間的消極暗示,可能會增強孩子對上小學的抵觸情緒。家長要避免在家里說:“等上了小學你就不能像現在一樣玩啦”“上了小學老師就嚴厲多了”這類的話。
3.繪本閱讀
在教室和家里都可以放上基本關于上小學的繪本,童趣的故事可以幫孩子更快的調節狀態哦!
本文來源網絡,由小燕老師編輯整理。內容貴在分享,因無法核實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康軒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