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去過水族館和海洋館的朋友,一定都認識一種長相十分丑陋的魚,叫作清道夫。這種魚之所以被稱之為清道夫,也是因為其不挑食且能吸附壁缸的雜質。但是因為清道夫是外國引進的外來物種,在國內并無天敵,大量的飼養只會引起生態失衡。那么,這種魚能不能吃呢?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介紹一下。
簡介
清道夫是甲鯰科下口鯰亞科的多輻翼甲鯰Pterygoplichthysmultiradiatus、下口鯰Hypostomus plecostomus的流通俗名。
清道夫因喜食水族箱的殘餌、污物而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故而得名,又名吸盤魚、吸口鯰,學名叫甲鯰,原產于南美洲的河流中,在中美洲也經常可以看到。
魚體呈半圓筒形,尾鰭呈淺叉形,喜歡弱酸性軟水,適宜水溫2 0℃以上,成魚體長達到3 0厘米,不能自然越冬,活動于水體的底層,具有適應性強、易飼養、雜食性、耐低氧、起捕率高等特點,受到消費者和養殖者的歡迎。
形態
全身灰黑色、有黑白相間的花紋,體表粗糙有盾鱗,頭部扁平,背鰭高聳,尾部側扁,吻圓鈍,口下位,有豐富的吸盤,須1對,胸腹棘刺能在陸地上支撐身體和爬行。 魚體呈半圓筒形,側寬,尾鰭呈淺叉形。口下位。
背緒寬大,腹部扁平,左右腹鰭相連形成圓扇形吸盤。從腹面看,很像一個小琵琶,故又稱為琵琶魚。魚體呈暗褐色,體上布滿黑色斑點。體長可達250毫米。會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