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初期,各國名將輩出,但到了后期,卻只有魏國名將輩出,東吳蜀國人才凋零。在魏國后期名將中,鐘會鄧艾廣為人知。
鄧艾奇兵滅蜀,所以名揚天下。鐘會才華就少有人知了,其實鐘會被時人比作張良,司馬師(司馬昭哥哥)稱贊他是“此真王佐材也”,粉碎魏帝曹髦的奪權企圖,奇謀迭出的平定諸葛誕(諸葛亮族弟)叛亂,力主伐蜀計劃等等,都說明了鐘會非同一般。
然而,這兩個絕世名將,加上老牌名將姜維,卻全部死于一人之手。讓人難以置信的是,此人手里僅有1000兵馬,卻殺死了擁有重兵的三個名將,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公元263年,魏國司馬昭派鐘會、鄧艾率16萬大軍討伐蜀國,在魏國大軍之中,還有一個叫衛瓘的監軍,手里僅有1000余兵馬!
《晉書·卷三十六·列傳第六》:鄧艾、鐘會之伐蜀也,瓘(衛瓘)以本官持節監艾、會軍事,行鎮西軍司,給兵千人。
正面戰場,鐘會和姜維對峙劍門,但鄧艾卻率萬余奇兵,從陰平小道直攻蜀國心臟。很快,鄧艾兵臨成都城下,劉禪率領蜀國上下投降,鄧艾為魏國立下絕世大功。
劉禪投降之后,姜維無可奈何,即便“將士咸怒,拔刀砍石”,但也只能投降魏軍。不過,姜維卻發現鐘會有謀反之心,于是就勸說鐘會:你現在坐擁蜀魏如此精銳,完全可以自立為帝。
在鐘會征討蜀國的大軍中,上文說了有三個關鍵人物,除了鐘會,就是鄧艾和衛瓘,如何盡快除掉這兩人呢?鐘會想出一條毒計,《晉書》中有記載:
會(鐘會)陰懷異志,因艾(鄧艾)專擅,密與瓘(衛瓘)俱奏其狀。詔使檻車征之,會遣瓘先收艾。會以瓘兵少,欲令艾殺瓘,因加艾罪。
鐘會以鄧艾在成都專權為理由,就與衛瓘密奏司馬昭,皇帝下令將鄧艾押到京城審訊,于是鐘會就派衛瓘前去抓捕鄧艾:衛瓘去抓捕鄧艾,但因為兵少,就會被鄧艾殺掉;然后鄧艾犯罪,鐘會就有正當理由除掉鄧艾。因此,這是一條連環毒計,衛瓘如何應對的呢?
說起來很簡單,就是衛瓘有意半夜到達成都,向鄧艾手下出示皇帝詔書,“稱詔收艾,其余一無所問”,但不聽話的就誅三族。第二天日出,衛瓘來到鄧艾居所時,輕松把鄧艾父子抓捕歸案。
264年正月,鐘會來到成都后,決意謀反。第二天,鐘會就以為郭太后(魏文帝曹丕的皇后)致哀為理由,將胡烈等將軍和魏國官員軟禁了起來,包括衛瓘!顯然,鐘會之意很明顯,就是舉兵叛亂。
然而,史書記載是“士卒思歸,內外騷動,人情憂懼”,當時士兵歸心似箭,所以城內城外騷動不已,大家心里都很害怕,這對鐘會非常不利。筆者認為,可能和長時間不見各軍統領有關,鐘會軟禁胡烈等人,肯定有風聲透露了出去,所以導致士兵情緒不穩。
會使瓘慰勞諸軍。瓘心欲去,且堅其意,曰:“卿三軍主,宜自行。”會曰:“卿監司,且先行,吾當后出。”瓘便下殿。會悔遣之,使呼瓘。瓘辭眩疾動,詐仆地。比出閣,數十信追之。瓘至外解,服鹽湯,大吐。瓘素羸,便似困篤。會遣所親人及醫視之,皆言不起,會由是無所憚。
鐘會讓衛瓘出城穩定軍心,衛瓘想脫身而去,但卻故意說“你是主帥,你應該去”,結果鐘會上當,反而讓衛瓘去。但衛瓘走了之后,鐘會又后悔,派人追衛瓘。于是,衛瓘就喝鹽水,裝得了重病,鐘會派親信和醫生去看他,結果都說衛瓘差不多快死了,由此鐘會無所顧忌。
鐘會手下走后,衛瓘就聯合諸軍第二天討伐鐘會,最終鐘會大敗被殺。在這一過程中,名將姜維也被殺死,還有說姜維主動自殺,總之姜維被逼而死。
由于衛瓘清楚的知道,他和鐘會兩個人陷害了鄧艾,一旦鄧艾囚車到了京城,那么就可能被釋放,這會給他帶來很多后患。于是就派遣護軍田續,夜襲鄧艾于三造亭,殺死鄧艾父子。
也就是說,鄧艾263年11月滅蜀,鐘會264年正月進入成都,就這短短2個月左右的時間內,鄧艾、鐘會、姜維這三個絕世名將,就先后死于衛瓘之手,而衛瓘真正兵馬只有1000余!
滅掉蜀國之后,衛瓘官路更是平坦,司馬炎篡魏之后,衛瓘做過太子少傅,后來又升為太保,官路極盡輝煌。然而,晉惠帝上臺之后,衛瓘和皇后賈南風對立,最終在政變中滿門被殺,享年72歲。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