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橋流水人家”恬靜閑適,展現八桂田園風韻;“水上飛人”動感刺激,彰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活力…在南寧市西鄉塘區的美麗南方,潔凈的水環境和“鄉愁”讓人印象深刻。7月25日,南寧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推進暨2019年“清潔水源”專項現場會在這里舉行。來自該市各縣區的代表看樣板,找差距,共同探討交流如何做好做足八桂鄉村水文章。
當天上午,在西鄉塘區石埠街道永安村2隊,與會代表們參觀了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及濕地凈化水質項目,以及美麗南方景區的水系構建及綜合治理項目。這里,被譽為南寧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文明理念的典型樣板。
這里的農村生活污水經集中處理并經人工濕地處理后,排到旁邊的景觀濕地,經進一步凈化之后排到旁邊的水系,達到凈化水質、塑造生態景觀的效果。而西鄉塘石埠半島涉及1300多個大小不一的魚塘,目前已有過半的魚塘經過污水處理系統后達到到國家地表水相關標準排放。
今年以來,西鄉塘區投資1.6億元實施“美麗南方片區水系生態修復工程”,進一步改善水域、山地和鄉村生態,重點實施灌溉、水體連通、水環境治理、生態廊道建設等工程,目前已建成一條貫穿7個村、長約10公里的田園生態水系。
在會議現場,武鳴區、上林縣也分享了在農村污水治理的有益探索和經驗。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目前仍是農村人居環境突出的短板,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水生態環境改善任務仍任重道遠,還面臨著思想認識不到位、資金投入不足、發展與需求不平衡、管護機制不健全等問題。
一組數據顯示,南寧市目前建成的污水處理設施有900余套,覆蓋535個行政村,全市1458個行政村(含社區、街道辦)的覆蓋率僅達36.7%。按照相關規劃,到2020年,南寧市要完成100個行政村、18條城市內河流域內村屯生活污水處理,推動農村人居環境切實改善。
南寧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曾鳴認為,有些縣區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著“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一些項目建成后像個“小花園”,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但經現場核查也發現,有的項目在前期設計、建設及后期運維方面都存在問題,沒有發揮真正效益,甚至有的已經成了黑臭水塘。因此,舉辦此次現場會便是希望樹立起一批可學習、可借鑒、可復制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典型項目,切實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水生態環境,還老百姓更多魚翔淺底、水清岸綠的景象,以及“看得見的鄉愁”。
來源:廣西日報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