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張包含103種垃圾的垃圾分類列表在網上熱傳,在“濕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這4個分類下,每一類都列出了20多種垃圾。因為內容詳實且形式簡單直觀,這張列表受到了許多渴望了解垃圾分類規則的居民的歡迎。
然而最近,有記者從上海綠化市容部門了解到,盡管這樣宣傳垃圾分類規則的形式和熱情值得鼓勵,但這張列表其實在具體的分類上有許多錯漏,如果市民參照該列表分類,很容易出錯。
我們來看看他都是哪里出了錯:
先看干垃圾這列,舊浴缸、壞馬桶、磚塊、瓦片等,其實屬于裝修垃圾,而非生活垃圾,自然沒有四分類一說,具體應詢問小區物業如何正確投放,比如堆放到小區指定的大件、建筑裝修垃圾堆放點。
而該列表中被列為干垃圾的木質梳子,根據《上海市可回收物回收指導目錄(2019版)》,其實屬于“木類中的小型木制品(積木、砧板)”,應該是低價值的可回收物,要扔到“藍桶”(可回收物桶)而不是“黑桶”(干垃圾桶)中去。
再看有害垃圾,該列表中的有害垃圾竟然包括打火機、創口貼、醫用棉簽、水彩筆、醫用紗布、過期化妝品、發膠、醫用手套等,這些其實統統都是干垃圾。
所謂干垃圾,又稱為“其他垃圾”(residual waste),專指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濕垃圾以外的垃圾。說得更通俗些,其他三類垃圾桶都不要的垃圾,就是干垃圾。
《上海市可回收物回收指導目錄(2019版)》中,就將內衣、絲襪、鏡子、筆、眼鏡、打火機、橡皮泥等復合材料類的垃圾,還有陶瓷制品(碎陶瓷碗盆)、竹制品(竹籃、竹筷、牙簽)、一次性筷子、隱形眼鏡(美瞳)、棉簽等,都列為不宜回收的垃圾。
它們因為容易污損,又或者使用的場景特殊,失去了循環利用的價值,還有部分垃圾因為下游缺乏配套的處置鏈條,即使回收了也無法處置,所以都屬于干垃圾。
最后,該列表中的可回收物歸類也有不少問題。被其列為可回收物的舊鏡子、牙刷、牙膏皮、雨傘骨架等,由于回收幾乎無利可圖,而且處理起來相當麻煩(比如牙膏皮里的內容物很難清潔完全),所以沒有企業愿意回收,只能歸為干垃圾。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引》中,編織袋、防碎氣泡膜、鏡子、陶瓷制品、竹制品(竹籃、竹筷、牙簽)、成分復雜的制品(傘、筆、眼鏡、打火機)等均被列為干垃圾。
那正確的在哪呢?
別著急,上海官方版本的生活垃圾投放指南正式出爐,供市民“按圖索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