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2精講之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實踐
課標要求:
聯系"21世紀議程",概述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舉例說明協調人地關系的主要途徑。 領悟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人類的必然選擇;認識在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個人應具備的態度和責任。
一、本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教材是全冊書的最后一節,是本書的總結和升華。本節主要解決兩個問題:(1)中國為什么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分析認識中國龐大的人口壓力、嚴重的資源短缺、深刻的環境危機要求我們必須走可持續發展之路。(2)中國怎么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以《中國21世紀議程》為指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循環經濟---清潔生產和生態農業。)
二、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兩大問題:
(1)中國為什么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2)中國怎么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2、理解循環經濟和傳統經濟的差別。懂得清潔生產是保護環境的重要舉措,也是參與國際競爭的需要。
(二)、過程與方法:
1、列表比較循環經濟和傳統經濟,引證循環經濟的可持續性。
2、在分析案例2時,教師可啟發學生搜集清潔生產的案例討論、分析,或為某個企業設計清潔生產模式畫出流程圖。
3、在分析案例3時,引導學生從生態、經濟、社會效益三個方面考慮留民營村生態農業的效益。教師指導學生整理生產流程,對每一生產流程進行評價、質疑,提出建議。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2、針對目前社會上的奢侈之風,引導學生思考選擇健康有益的消費模式。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中國為什么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2、中國怎么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教學難點:中國怎么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老胡整理出品,歡迎分享,轉載需經同意,并注明出處?。?/strong>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