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清晨六點,鮀城還是一片安靜,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手術室卻開始了一場緊張的器官捐獻手術,一位因車禍造成腦部不可逆轉損傷的女性患者被推進手術間,醫生宣布患者正式死亡,在場的手術室醫護人員在向該患者深深默哀之后,器官移植手術緊張有序開始了。
由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積極參與的這場器官捐贈行動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2月24日、25日中央電視臺CCTV1 《晚間新聞》、CCTV13《朝聞天下》分別轉發《器官捐獻,生命的另一種延續》為題的新聞報道,為廣東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手術室里進行的這場器官捐獻手術點贊,弘揚了社會正能量。
央視的新聞報道
器官捐獻者是一位來自汕頭市澄海區的中年女性患者江某。江某是福建人,在澄海打工,她因騎車不慎摔倒,造成腦部大面積出血并出現不可逆轉的腦損傷后被轉送到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ICU搶救,雖經醫護人員全力搶救卻回天乏術。悲痛之余,其家屬毅然做出了捐獻器官的決定并得到相關醫療機構的積極回應。據介紹,此次器官捐獻,將幫助另外三位器官衰竭的重癥患者重獲新生。
記者了解到,在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成功開展多宗器官捐獻手術并非偶然,除了患者家屬的觀念改變之外,與醫院積極倡導推行身后器官捐獻移植、利人利己、讓患者生命得到延續的宣傳有極大關系。2010年,全院1000多名醫護人員在《身后捐贈眼角膜捐獻書》上鄭重簽上自己的名字,同意在身后捐獻眼角膜,為有需要的人士無償提供眼角膜。雖是簡單的一個簽名,卻凸顯了醫護人員的大愛和社會責任,同時以自己的行動鍥而不舍地推動了全社會傳統觀念的改變,推動了器官捐獻、器官移植在中國落地,開花結果。
手術室醫護人員向捐獻器官的患者深深默哀
器官移植成功率越來越高
據了解,由于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器官移植的種類越來越多,成功率越來越高,許多患者都可以通過器官移植來延續生命。然而在現實中,由于器官短缺,遠遠不能滿足移植的需求。特別是長期以來,國民都有一種入土為安、死后全身的概念,給國內器官移植的開展造成了極大障礙,極大地制約著臨床救治工作。據估算,中國每年因終末期器官衰竭而苦苦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約有30萬人,而每年器官移植數量僅約1萬例。每年需要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以15%的速度在增加,許多患者由于等不到合適的器官而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根據“器官捐贈志愿者登記網”提供的資料,截至2019年2月,成功登記的器官捐贈志愿者人數80萬多人。
汕頭器官捐獻者不斷增多
在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國內器官移植破冰前行,據資料介紹,截至2017年,全國完成器官捐獻總數達到13661例,捐獻大器官37600個,并且每年開展器官移植的數量同比大量增加。
作為經濟特區的汕頭市,在固守傳統文化的同時,那種敢為人先、善于接受現代科技知識的觀念很早就為市民接受。比如,1997年3月,汕頭市民吳源基老先生及其夫人陳淑貞老人家,這對年過70多歲的老夫婦來到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一道向醫院表達身后將遺體無償捐獻給醫院作教學解剖之用和部分器官作為移植病人救急之用的意愿。1997年3月26日上午,在汕頭市公證處工作人員的見證下,吳源基夫婦以及院方分別在遺體捐贈遺囑及捐獻公證書上簽字,當地媒體對此做了報道。據悉,目前,因搶救治療無效,其家屬提出身后器官捐獻的例子在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已有多宗:2018年3月6日,一位在附二院兒科重癥監護病房搶救無效的患兒張某某,在醫院的配合下,其家屬成功捐出患兒的腎臟、肝臟等器官;2018年9月30日,在附二院重癥醫學科的覃某某,同樣搶救無效,其家屬主動提出并在醫院積極配合下,成功捐獻了腎臟、肝臟。
記者:周敏
編輯:建城、文琛
版權聲明:版權歸汕頭經濟特區報社所有,未經許可,嚴禁擅自轉載、復制、改編本社記者新聞作品,違者將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