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李嘉誠來說,利潤是衡量整個體系的模型。因此,多年來,李嘉誠一直在出售資產,在全球各地進行投資。如今,房地產市場的泡沫越來越大,矛盾也越來越集中,這不禁讓人佩服李嘉誠的遠見和勇氣,讓一代又一代的開發商都在向李嘉誠學習,開始不斷地出售房地產資產。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盡管李嘉誠看空樓市,他卻一直保留著一棟大廈,李嘉誠曾多次表達他對香港中環和記黃埔大廈的強烈情感,他表示有生之年絕對不會賣掉這棟樓。
?
李嘉誠是中國最著名的房地產商人。然而,如今在他的旗下,長江地產的收入規模似乎遠遠低于恒大和碧桂園這些公司。目前,碧桂園有2000多個樓盤在動工,這樣的盛況是李嘉誠從未有過的。但即便如此,李嘉誠的房地產大王寶座仍然非常穩固,由于兩岸發展模式不同,大陸房地產富豪很難超越他。
李嘉誠擁有大量的收租地產,不僅可以每天享受租金,并且每年的資產都在增加。在過去的幾年里,李嘉誠在中國大陸賣出了很多房產,并套現了1000多億元人民幣。無論是許家印還是楊國強,他們手中很少有這些出租物業。60多年來,李嘉誠一直處于不敗之地,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很少向銀行借錢。李嘉誠的長和系帝國總資產超過萬億,但他的負債率僅為20%。
對于中國大陸的富豪來說,這個數字幾乎是不可能的。就拿碧桂園為例,碧桂園99.99%的收入來自房地產開發。也就是說,如果有一天碧桂園得不到土地,停止開發新的樓盤,他們將沒有任何收入。大量的項目開發,就必須利用銀行貸款,這也是為什么內地的房企債務極高的原因。目前,內地房地產企業的負債率已超過90%。
?
目前,李嘉誠的收租業務每年能為他帶來超過60億元的租金收入。這些收入不僅穩定,而且還逐年增長。李嘉誠早期涉足房地產似乎是發展租賃物業。當時,他主要在香港開發工業建筑,然后將其用于出租。后來,由于資金成本高,李嘉誠利用上市的方式籌集資金,緩解了財務困難。李嘉誠只有在資金短缺時才會出售已開發的房地產。在大多數情況下,他會保留出租。
目前,李嘉誠在全球擁有200多家購物中心和辦公樓。其中89家在內地,130家在香港,少量物業位于新加坡和英國。這些房產價值超過4200億,其中中國大陸就價值1200億元人民幣,香港物業價值240億元人民幣。
李嘉誠退休后,超過4000億元的房地產資產移交給了長子李澤鉅。但李澤鉅的想法似乎與李嘉誠不同。外表保守的李澤鉅行動果斷。李嘉誠退休后,李澤鉅斥資700多億元收購了澳大利亞的能源公司。李澤鉅有采取另一項重大舉措。
?
2018年8月9日,港鐵公司宣布香港黃竹坑站第三期物業發展項目合約由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之附屬公司建鋒投資有限公司成功投得。這是長實地產自2016年9月以19.5億港元購得沙田九肚地以來,首次接管香港住宅用地。這也是長實七年來首次在香港本地房地產項目上投資超過100億港元。與此同時,這是李嘉誠之子李澤鉅接任以來,首次拿下這塊住宅用地。
此外李澤鉅將拆除香港中環的和記黃埔大廈進行重建。李嘉誠曾說,永遠不會賣掉它。這棟大樓位于香港黃金地段中環,是世界上地價最高的建筑。當王健林去香港的時候,他曾經感嘆希望未來能夠在這里會有一棟大樓。今天,盡管王健林三次成為中國首富,但他仍然沒有實現他的夢想。
和記大廈于1974年竣工,它有23層樓高,總面積達到了50多萬平方米。雖然和現在很多大廈相比確實矮了很多,但它在當年也是香港數一數二的的地標建筑。李嘉誠對這座建筑的強烈感情,不僅在于它的選址,也在于這里正是他的貿易帝國衰亡的要害地點。
?
甚至可以說,香港財團挺起腰板,擺脫了英國的束縛,始于李嘉誠收購和記黃埔。1977年,黃埔船廠與和記企業有限公司兼并成為“和記黃埔有限公司”,其公司的主要業務也轉向了房地產,辦公所在就在和記大廈。
去年,李嘉誠出售了和記黃埔大廈附近的中心大廈。當時,李嘉誠出售了中央大廈75%的股權,實現利潤402億元。和記黃埔大廈是李嘉誠多年前興建的,位置比中環大廈更優越。然而,由于年代久遠,許多設施已經老化。
李嘉誠對和記大廈的情感絕非是綢繆于昔日的時光,而是將和記大廈當作是本人貿易帝國的基石。只是,如今的長江實業是他大兒子李澤鉅當家,李澤鉅沒有采取通常的改造策略,而是打算拆除重建。雖然在拆除和重建后,和記黃埔大廈將面臨重新租賃的困境,而重建的時間將是4年,也就是說,在4年內,李澤鉅將損失大量的租金。然而,根據李澤鉅的計劃,新的和記大廈將占地49萬英尺,41層樓高,185個停車位。
?
目前中環的月租為每尺170港幣。重建后,和記黃埔大廈每月可購入租金8,330萬元。全年租金收入將達到10億元。根據最新的市場價值,重建后的合集大廈的市場價值將達到335億元。也就是說,李澤鉅輕松賺了300多億元。
作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的中環,寫字樓幾乎供不應求。在中環有很多金融公司在排隊等著租超甲級寫字樓。從這一舉動中我們可以看出,李嘉誠選擇李澤鉅作為他的接班人是完全正確的選擇。事實上,除了李澤鉅重建和記黃埔大廈外,李嘉誠的小兒子李澤楷也有大動作,李澤楷旗下的富衛保險公司也計劃上市。
2013年,李澤楷以21億美元收購了這家保險公司,目前該公司總資產為266億美元。事實上,早在12年前,李澤楷就非常看好大陸的保險業。當時,李澤楷就準備斥巨資買下富衛保險。但它最終沒有成功。其實李澤楷已經從他的保險業務中賺了很多錢。
?
李嘉誠永遠不會賣掉的樓,但如今李澤鉅計劃拆掉重建,賺取335億元的巨額利潤。可以說,李嘉誠父子真的是虎父無犬子。雖然李嘉誠已經退休,但李氏家族的商業帝國仍在續寫,執筆人就是李嘉誠的長子李澤鉅。其實,早在李嘉誠退休之際,就有很多人質疑李澤鉅能否承擔起繼續發展李氏商業帝國的重任。如今看來長江后浪推前浪,李嘉誠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大家認為呢?
責任編輯: